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梦溪笔谈》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9章[第1页/共4页]

予编校昭文书时,预详定浑天仪。官长问予:“二十八宿,多者三十三度,少者止一度,如此不均,何也?”予对曰:“天事本无度,推历者无以寓其数,乃以日所行分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既分之,必有物记之,然后可窥而数,因而以当度之星记之。循黄道,日之所行一期,当者止二十八宿罢了。今所谓‘距度星’者是也。非不欲均也,黄道所由当度之星,止有此罢了。”

《洪范》“五行”数,自一至五,先儒谓之此“五行生数”,各益以土数,觉得“成数。”以谓五行非土不成,故水生一而成六,火生二而成七,木生三而成八,金生四而成九,土生五而成十,合之为五十有五。唯《黄帝素问》:“土生数五,成数亦五。”盖水、火、木、金皆待土而成,土更无所待,故止一五罢了。画而为图,其理可见。为之图者,设木于东,设金于西,火居南,水居北,土居中心。四方自为生数,各并中心之土,觉得成数。土自居其位,更无所并,天然止有五数,盖土不须更待士而成也。合五行之数为五十,则大衍之数也。此亦有理。

六壬有十二神将,以义求之,止合有十一神将。贵报酬之主;其前有五将,谓螣蛇、朱雀、六合、句陈、青龙也,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厥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玄武、太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唯朱紫对相无物,如日之在天,月对则亏,五星对则逆行避之,莫敢当其对。朱紫亦然,莫有对者,故谓之天空。空者,无统统也,非神将也,犹月杀之有月空也。以之占事,休咎皆空。唯求对见及有所伸理于君者,遇之乃吉。

天文家有浑仪,测天之器,设于崇台,以候垂象者,则古玑衡是也。浑象,象天之器,以水激之,或以水银转之,置于密室,与天行符合,张衡、陆绩所为,及开元中置于武成殿者,皆此器也。皇祐中,礼部试《玑衡正天文之器贼》,举人皆杂用浑象事,试官亦自不晓,第为高档。汉之前皆以北辰居天中,故谓之极星。自祖亘以玑衡磨练天极不动处,乃在极星之末犹一度不足。熙宁中,予受诏典领历官,杂考星历,以玑衡求极星,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以此知窥管小,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稍展窥管候之,凡历三月,极星方游于窥管以内,常见不隐,然后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不足。每极星入窥管,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具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各图之,凡为二百余图,极星方常循圆规以内,夜夜不差。予于《熙宁历奏议》中叙之甚详。

古今言刻漏者数十家,悉皆疏缪。历家言晷漏者,自《颛帝历》至今见于世谓之大历者,凡二十五家,其步漏之术,皆未合天度。予占天候景,乃至验于仪象,考数下漏,凡十余年,方粗见真数,成书四第,谓之《熙宁晷漏》,皆非袭蹈前人之迹。其间二事尤微。一者,下漏家常患冬月水涩,夏月水利,觉得水性如此,又疑冰澌所壅,万方理之,终不该法。予以理求之,冬至日行速,天运未期,而日已过表,故百刻而不足;夏至日行迟,天运已期,而日未至表,故不及百刻。既得此数,然后复求晷景漏刻,莫不符合。此前人之所未知也。二者,日之盈缩,其消长以渐,无一日顿殊之理。历法皆以一日之气短长当中者,播为刻分,累损益气初日衰,每日消长常同,至好一气,则顿易刻衰。故黄道有觚而不圜,纵有强为数以步之者,亦非乘理用算,而多形数相诡。大凡物有定形,形有真数。方圜端斜,定形也;乘除相荡,无所附益,泯然冥会者,真数也。其术能够心得,不成以言喻。黄道环天正圜,圜之为体,循之则其妥至均,不均不能中规衡;绝之则有舒稀有,无舒数则不能成妥。以圜法相荡而得衰,则衰无不均;以妥法相荡而得差,则差有疏数。相因以求从,相消以求负,从、负相入,会一术以御日行。以言其变,则秒刻之间,消长何尝同;以言其齐,则止用一衰,循环无端,终始如贯,不能议其隙。此圜法之微,古之言算者,有所未知也。以日衰生日积,反生日衰,终始相求,迭为宾主,顺循之以索日变,衡别之求去极之度,合散无迹,泯如运规。非深知造算之理者,不能与其微也。其详具予奏议,藏在史官,及予所著《熙宁晷漏》四第当中。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