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节 华团民主诉求[第2页/共5页]

2000年11月29日,国阵在吉达州鲁乃区州议席补选中,因为流失了大量华人选票而得胜。12月11日,辅弼Mahathir在国会答复民主行动党国集会员郭金福的发问时,再次将工委会比作**和澳玛乌那,并再次表白,1999年大选前夕当局是“被逼原则上接管”《诉求》的。因而《诉求》风波复兴,巫统政治人物与马来文媒体纷繁抨击《诉求》,指责工委会应战独立时的“社会左券”。12月13日,半岛马来门生结合会成员与辅弼在布城一起开斋,次日,该会主席苏海米带领500人在都城地区停止请愿,恫言提出马来人100条诉求,包含封闭华小、规定辅弼只能由马来人担负等,作为回应,还限工委会在一个月内收回《诉求》,不然将停止天下请愿大集会。20日、22日,马来学联主导的“马来人之声联盟”(GabunganSuarayu)与依布拉欣阿里主导的“马来人行动战线”(Barisan Bertindak yu)接踵宣布建立,并停止请愿。

实际上,早在1999年10月10日,《马来西亚前锋报》就曾颁发雪州州务大臣Datuk Harun Idris的专访,大题目为“马来人分裂,华人提诉求”。半岛马来门生结合会也收回过号令,要华团撤消“17点诉求”。当时势体明显没有闹大,但是,现在海内的景象有很大分歧了。2000年8月8日,事关已经展开了两年的“烈火不熄”( Reformasi)活动的核心人物前副辅弼Anwar Ibrahim被判罪刑,当天及11日、13日,气愤的大众持续在双溪毛糯监狱等地停止请愿。非独占偶,8月10日,《远东经济批评》(Far Easteic Review)颁发了Bruce Gilley的“Affir”一文又掀起了一场“蔡国治风波”。蔡国治是马来西亚中华工商结合会任务副总秘书,也是第二届国度经济咨询理事会代理主席,他在该文中“被引述谈到高科技企业保存30%固打予马来人、规定新建房屋予马来人扣头以及大学保存学额给马来人的题目,这些课题本色上是‘马来人优惠题目’,而不是宪法所付与的‘马来人特权题目’,此事经《马来西亚前锋报》报导后,已经‘走了样’。”以是,工委会停止《诉求》一周年庆贺活动前夕,有关马来人特权题目,已经正在被媒体炒起,而这是属于“敏感题目”的。

采纳步调,拔除统统范畴的“土著/非土著”的辨别。

推行门生助学金与存款轨制,并不分种族地以按才气分派轨制加以分派。

不过,《诉求》公布后,马华公会和民政党、民主行动党等朝野政党也都表示了“原则上认同”。

2001年1月5日,两边共同颁发《诉求工委与巫青连合合声明》。

巫统和当局方面,按照《星洲日报》1999年9月15日的报导,辅弼Mahathir指出:“提出诉求的人士,完整没有代表性。他们只是少数人,就与其他非当局构造在大选到临时一样,尝试向当局施压。”《中国报》21日也报导说,辅弼Mahathir“警告华团勿藉《诉求》威胁当局”,并斥诉求人士为政治“投机客”。固然如此,内阁还是当真地对待了《诉求》,并受权3个华基政党与华团开会,共同处理题目。23日开闲构和的成果,按照《光亮日报》9月24日的报导,“曾经反对及不肯签订《华团大选诉求》的几个政党及华团,包含马华、民政党和人联党及大马中华工商结合会和华总,明天(指23日,引者)分歧采取由11华团提呈的《华团大选诉求》。”报导还指出,马华公会总会长林良实以为:“这项诉求也获得99%大马华裔采取。”又说:“采取《诉求》中的17项原则是属于遍及性的,不但只要华、印族群受惠,一样地,诉求内容也惠及其他民族。”23日的马来文报纸《每日消息》(Berita Harian)也以“内阁接管华族诉求”(Kabinet isyenpertubuhan)为题报导了此次闲谈。《南洋商报》24日颁发了马青总团长翁诗杰的文章“何时提诉求,才是良机?”,文中关于诉求是否向当局施压讲道:“固然有人将之解读为‘向当局施压’,可不容否定的究竟是,悠长以来,挑选在大选前‘施惠’或宣布喜信,已成为一种本邦的政治文明特性。是以大选诉求面世的机会,充其量只是适应这类文明,但愿能在大选前有所冲破。”1999年11月29日,马来西亚第十届大选正式停止,国阵重新执掌政权。传闻,接管诉求,“厥后被非华语社会解读为国阵得以赢取华裔支撑的首要身分。”总之,到此为止,华团的诉求停顿仿佛还是较为顺利的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