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节 华团民主诉求[第1页/共5页]

华团的大选诉求究竟有没有触及到要求拔除宪法所付与的马来人特权?马来人的朝野政党的观点是截然分歧的。辅弼Mahathir在2000年8月30日的国庆献词中讲道:“以马来报酬首的当局看来已经衰弱,是以,一些不甘心与大马多元种族合作的华族,已作出使马来人痛心的事,他们提出很多不公道的诉求。

简朴来讲,华团诉求工委会与澳玛乌那一样,要伤害某些民气,以重燃种族情感。”9月15日,以主席郭全强为首的工委会一行20人,在布特拉再也辅弼府与Mahathir会晤,向其申明诉求没有极度主张,也没有鼓吹暴力,是以不能和**和澳玛乌那相提并论。5辅弼终究亦未能撤回其指责,并坦言,国阵在1999年大选前采取《诉求》,是因为大选情势所迫。反对党方面,按照《南洋商报》的报导,东海岸两名回教党州务大臣并没有对华社展开如巫统般的“激烈非议”。丁加奴州务大臣阿都哈里阿旺夸大,我国事民主国度,任何人包含华人都有权提出诉求。吉兰丹州务大臣拿督聂阿兹则指出,特权只应赐与穷户,而不分是马来人,还是其别人。群众党天下主席赛胡申也指出,有关的特权只是用于一小撮人士罢了,不是每一个马来人都受惠。针对巫青团期限要诉求工委会报歉的做法,网站http://于8月20日颁发了Raja Petra Kamarudin的“Politics of Fear”一篇文稿,作者站在“烈火不熄”的态度上,警告巫青团若要伤害华人,须先颠末替阵马来人这一关。

1999年,马来西亚迎来了第十届大选,海内的政治氛围在选战的动员下突然稠密了起来。对于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决计直接涉足政坛的华人社团而言,此次大选为他们鞭策海内的民主政治,保卫人权,保护华裔族群应当享有的权力,又带来了新的但愿。1999年6月18日、24日,由雪兰莪中华大会堂(雪华堂)所属的民权委员会持续调集了两次“华团与政党对话”的筹办会。与会的华人社团除雪华堂外,另有董教总以及其他华团的首要卖力人。7月21日,在诉求工委会正式建立后的第一次集会上,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总会主席郭全强被推举为工委会主席,秘书为雪华堂民权委员会主席谢春荣,秘书处设在董总。恰是在此次工委会上,决定把“华团与政党对话”的主题,改成“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大选诉求”,并以书面文献的情势直接提出本身的政治主张和要求。29日,工委会决定广邀天下具有代表性华团参与,以增加其代表性与影响力。8月11日,工委会第四次集会上,《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大选诉求》终稿被正式敲定,同时获得1 1个社团签订。16日,工委会召开消息公布会,正式向天下公开了诉求内容,同时展开天下性的联署活动。通过工委会的尽力,到大选前夕,天下已共有2098个大小华团联署。但值得重视的是,马来西亚的两个最大或最有影响的天下性社团华总(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和商联会(马来西亚中华工商结合会)未予签订,但是,华总的青年团却签订并表示了认同,这一征象透露了华团内部的态度分歧。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