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页/共3页]
太子朝王述之狠狠瞪了一眼,仇恨道:“儿臣并非不孝,丞相说来讲去不就是因为儿臣并未在永康县久留么?”
“呃……下官本日健忘带绶印了……”
“戚大人筹办去往那边?”
王氏一党中立即有位须发斑白的言官颤颤出列,大声道:“皇上万不成因太子幼年而过分放纵,永康王是否扯谎,与太子孝与不孝并无关联。莫非永康王蒙蔽圣听,太子便可对他不孝了么?”
王祥乃王述之的先祖,现在被拿来与太子作对比,王述之顿觉面有荣光,笑眯眯地看着太子。
世人各怀心机,笑的笑,腹诽的腹诽,欢畅有,不欢畅亦有。
是夜,司马嵘想着王述之最后一句话,竟好久未能成眠,侧过身,看着榻上空荡荡的另一边,最后闭上眼长长叹了口气,也不知究竟何时睡着的。
王述之对司马嵘早已敞开天窗说亮话,一是他本就性子放旷不羁,不爱好遮讳饰掩,二是感觉过于内敛的话,不见得能撬开司马嵘的壳,是以回京后,他毫不粉饰本身的情意,短短数日便叫府浑家尽皆知。
“你若不肯做长史,那就主簿罢,我给季主簿升个职,明日你去找他。”王述之说完顿了顿,“我只是……想给你进步身份罢了。”
王述之转向他,笑道:“戚大人毕竟只是暂代三个月,想必不能得心应手,近段光阴真是辛苦戚大人了,还是交由秘闻来吧。再说,庾大将军战事得胜只是临时的,幸亏大司马声援及时,现在北方战局已经窜改,该当不会再有失误了,那么对庾氏雄师该如何奖惩也就不消急着做定夺。”
戚遂面色大变,连连否定,又装模作样地在袖囊中摸索半晌,这才慢吞吞把绶印取出来,皮笑肉不笑地说:“下官记岔了,幸亏是带出来了。”
戚遂面色一僵:“这……眼下有一些事件尚未理完,半途转交丞相接办,怕是又要担搁,丞相舟车劳累,无妨先安息两日,待下官理好统统,再将绶印交还丞相?”
朝议时,王述之将早已筹办好的奏折呈上去,慷慨陈词,将太子看望永康王一事大做文章,看着天子青白瓜代的面孔,心中暗笑:晏清真是好文采啊,瞧把天子给气的。
戚遂面色丢脸。
天子目光沉沉,的确是气得不轻,重重将奏折仍在一旁。
王亭听得一脸莫名,瞪着眼茫然地挠挠头。
“嗯?戚大人方才不是说要去尚书台么?没有绶印如何措置事件?”王述之挑了挑眉,再次伸手,掌心都快凑到他鼻子跟前了,手指动了动,状似打趣道,“戚大人不会是录尚书事录上了瘾,想让秘闻闲赋在家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弯豆、Kingfly2012的地雷!么么么么么!╭(╯3╰)╮
太子一党立即点头,纷繁出言附议:丞相感觉太子分歧适做储君,不过就是因为几句谎言,若查清永康王当真假装抱病,谎言不攻自破,太子愤恚也是人之常情,不该过分苛责。
王述之端着正色,最后严厉道:“现在官方皆言太子失德,皇上若执意持续让太子做储君,怕是会影响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声望。试问一个对长辈恶言相向,乃至连长辈的疾病痛苦都不放在心上的储君,将来要如何服众?如何博得民气?如何震慑朝野?没有民气,谈何安邦定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