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初作燕齐客,今为淮海游[第3页/共3页]
杜浒道:“我把我手里的民兵拜托给了丞相部下的刘渊伯,带了几个还算忠心的部下,向伯颜自请,以来宾的身份跟从丞相北上。在元营里见到丞相时,他正在写信。他见我来了,又惊又喜,却把那信往身后藏。可我已经瞥见了,他写的是安排后事的家书。”
杜浒不为所动,“不成绩等着挨罚。”
“你跟我爹爹谈了一夜?都说了些甚么?你还记不记得?”他哪句话让你感觉本身是蠢……蠢驴?
她最盼望的时候,就是胡奎掀帘出去,叫他们打尖、歇息。但是胡奎明显也是懂些“江湖端方”的,等闲毫不来打搅。杜浒明显也很领他的情,两人友情日增,杜浒在舱里待得无聊,便会出舱跟他一道赏景谈天,把她一小我撇在内里,还不准她偷懒。
奉书脸一红,差点扑哧一声笑出来。杜浒从没当着她的面说过这类粗话。
杜浒呵呵一笑:“我当然记得,一个字也没忘记。不过,你是要我完完整整地也跟你说上一夜吗?那倒也行,只要你对峙得住。”
他说:“何况,像你这么爱乱跑的丫头,哪天如果跑到江里去了,我找都没处所找,还是给我呆在舱里吧。”
杜浒点点头,说:“我当时也是如许想。趁着还没出大宋国境,能脱身最好。不然等过了江,人生地不熟,怕是只能任人宰割了。解缆的第二天早晨,船队泊在一个小村庄里。我和丞相商奉迎了,比及半夜半夜,我便带他逃窜。在那之前,我先出去探了一圈,看好线路,那里守兵多,那里的元兵睡熟了,那里有狗,都记在内心。谁也没发明我……”
她不敢说话了,但过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小声说:“师父……”
杜浒笑道:“当时正值用人之际,丞相求贤若渴,部下不免有些滥竽充数、沽名钓誉之辈,走了倒洁净。当时也有人劝我走,可我念着丞相一个文弱墨客,孤身使北,元营里虎狼环伺,万一有民气胸恶念,他只怕是毫无自保之力。罢了,我便陪他走上一遭,保护摆布,让那些鞑子不敢轻举妄动。最多也不过是陪着丞相一起去多数下狱,又能如何?我这辈子还没进过鞑子城寨哩,恰好去瞧瞧风景。”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