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旧家燕子傍谁飞》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172|0142[第1页/共4页]

福利~~

市场迎来了节日消耗的淡季:“贩子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泽州饧”等年货;商店“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盛”;小贩沿街叫卖“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等吉利物,“以备除夕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又有市爆仗、成架炊火之类”。

正月月朔,新年伊始,宋人谓之“除夕”“元日”,俗呼为“新年”。后代引入西洋历法,为与阳历1月1日除夕相辨别,才改称为“春节”。

从踏入腊月到除夕期间,宋朝人有两个节日要庆贺,起首迎来的是腊月初八的“腊日”,也叫“腊八节”。这一天,开封与杭州的寺院要选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等小巧食材,煮成“腊八粥”,赠送给施主之家。药店则将“虎头丹、八神、屠苏”等中药材装入小布囊,叫作“腊药”,“馈遗大师”,用于腊月的保健。平凡人家也会做“腊八粥”,邻里之间还要相互奉送礼品。

除夕之夜,怎能没有鞭炮之声、烟花之色?宋朝时,火药技术已遍及利用于节日庆典,人们操放火药制成清脆的炮仗、灿烂的烟花,在节日里燃放,图个热烈与喜庆。除夕夜,宫禁以内,爆仗最响,“禁中爆仗山呼,闻于街巷”。皇室利用的炮仗不但清脆,外型也非常富丽,制成人物、果子的模样,乃至做成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内藏药线”,扑灭后可连响百余声。官方贩子,也是灯烛烟花“红映霄汉;爆仗鼓吹之声,喧阗彻夜”。

如果碰上了雨雪气候,朝廷虑及“细民不易”,凡是还会给都城的穷户公布施金,同时减免租住公屋的人家三日房租。临安有很多富户,也保持着一种非常奇特而可贵的慈悲风俗:赶上大雪之日,这些富户会“沿门亲察孤苦艰巨”的人家,“遇夜以碎金银或钱会(纸币)插于门缝,以周其苦”,或者“遣亲信人,以银凿成一两、半两,用纸裹,夜深拣贫家窗内或门缝内,送入济人”。受布施的人家第二天凌晨起床,“展户得之,如自天降”,觉得是老天爷俄然显灵,却不知实在是哪位善心人发的慈悲。

农历除夕这天,朝廷要停止昌大、昌大的大朝会。一大早,天子起家上朝,先虔诚上香,“为百姓祈百谷于上穹”。随后,天子给太后拜年:“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皇太后陛下,膺时纳佑,与天同休。”太后回天子:“履新之祐,与天子同之。”然后文武百官向天子拜年:“元正令节,不堪大庆,谨上千万岁寿。”天子答诸大臣:“履新之吉,与公划一之。”

到了腊月廿四日,是宋朝历法上的“交年”,家家户户非论贫富,都要筹办“蔬食饧豆”祭灶,夜间“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以是白日街坊间市声鼎沸,到处都是叫卖“五色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等祭灶用品的声音。贩子中另有“迎傩”的祭神步队,敲锣打鼓,向各户人家“祈求亨通”。

元日

宋朝的“桃符”,实在就是古人所说的“春联”,因为之前的春联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桃木板上,故有“桃符”之名。王安石有诗曰:“爆仗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便是:在热烈的爆仗声中,旧年的最后一天即将结束,人们盼望新年糊口更完竣,家家户户都忙着换上新的春联。可惜明天都会中很多商品房的设想,连贴春联的门楹都给免却了,买副春联都不知贴那里。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