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曲[第2页/共4页]
如果往年,您往城门外一望,大朝晨的船埠上也必是人头攒动。可本年却显得一派冷落气象。
先前登陆的两位公子早已走到了几辆马车前。顺次对着每座车厢施礼问好。这些马车厢自始至终没一个掀起帘子的,只隔着厚车壁传出女子淡淡的应对声,明显是家中的女眷长辈。
这恰是用早餐的时候,几个囊中另有些羞怯的举人老爷便不急着进城,在船埠上寻个馄饨摊就坐,要了热馄饨吃。
“连、连涛兄!”陈姓墨客喜的笑裂了嘴。
“两位老爷若问别的我是不晓得。”馄饨摊主手上活计不断,用下巴指了指车马阵笑道。“这是哪家哪府我倒能猜出几分来。”
此时方中锦也同前两位一样对着几辆马车顺次施礼问好。待到最后一辆马车,车厢里俄然传出清脆稚嫩的女子声音:“锦哥哥真的不来住吗?”
“吉采贤弟过誉了。我本是清闲惯了的,京中更是人才济济。方公、解公等都是读书人中的表率。又哪需求我帮手?”吴连涛口中的方公指的是方孝孺,而解公指的是解缙。这二人皆是新皇正要大用的夙儒,他接着又道,“我此次进京,却只盼以本身微薄之力报效皇恩。今上即位以来对我们读书人实在不薄啊。”
江上不时也有些船只泊岸。大多是划子,登陆的也都是些墨客。穷的背着书囊,几人一道下船。富得便能独享一艘橹船,又有书童家仆服侍。这些墨客都是要来插手今科春闱的新举人。
光阴荏苒,一转眼到了大明建文四年。朱元璋和刘伯温都已经长眠于地下。而朱允炆也已经继位四年。此时元宵才过,天已蒙蒙亮,初生的阳气正要一点一点逼散寒意。
陈吉采抢问:“但是方孝孺方公家的?”
吴连涛听罢只淡淡说了一句:“记得方公是宁海人呐。”
方中锦答复道:“母亲驰念我的紧,此次返来定要在家中好好奉养她。”
岸上余人也纷繁跨顿时车,车队又缓缓驶入城门。半晌间,船埠上只留下一个干瞪眼标馄饨摊主。
陈吉采便也不再与卖馄饨的言语,但两人都吃的极慢。心中皆策画着要等方家三位公子登陆,看看究竟是何方崇高。
他二人及船埠上的车队人马都等了半响,终有一艘大船从寒江上缓缓驶来。二人见船埠上其他世人都精力抖擞起来,心中皆道一声:“来了。”
“连涛兄多年不肯退隐,此次出山必是为了帮手新君,初创乱世来了。”
方中愈、方中俭这两位公子见了此事心中都觉费事,不想招揽在身。过一会才有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走上前来,对二人打躬作揖,道:“二位老爷,我族中少爷幼年无知,冲撞了二位。小的在此代为陪个不是。”说着从袖中取出二两银子,“这些银钱请二位老爷收下,重新采办衣衫。”
哪知呼啦一声,一只翠绿玉管般的小手翻开车帘,暴露一张气怒的小脸,“就不能请大伯母也到家里来小住吗?”
都城通济门口不似往年热络。城门矗立,厚城墙内本该是南都城最热烈的贩子——济门街,此时开了铺门,筹办做买卖的店家却才刚过半数。另有好几家门上都积了一层薄灰,显是关门一段光阴了。长街上没几个闲人,间或能听到一声狗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