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剑破江山》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章 文曲[第1页/共4页]

方中锦答复道:“母亲驰念我的紧,此次返来定要在家中好好奉养她。”

哪知呼啦一声,一只翠绿玉管般的小手翻开车帘,暴露一张气怒的小脸,“就不能请大伯母也到家里来小住吗?”

方中锦一怔,便对那小脸的仆人说道:“我回籍三个月,自家宅中有些家具都坏了没人修补,我要趁这些日子把家中补葺一下,好让母亲住得放心。”

“两位老爷若问别的我是不晓得。”馄饨摊主手上活计不断,用下巴指了指车马阵笑道。“这是哪家哪府我倒能猜出几分来。”

吴连涛听罢只淡淡说了一句:“记得方公是宁海人呐。”

那管事不知二人身份,看他们穿戴儒衫猜想能够也是举子,心中大感头痛。这方中锦脾气古怪,才登陆便惹来费事,归去也不知如何禀报是好。他双手捧着银子半天,却无人来接。

俄然他眼角瞥见方中锦回身面向他们,从袖中拿出一副弹弓来。再听哐哐两声,面前的两只碗顷刻裂开,冰冷的馄饨汤汁溅了二人一脸。

二人高低打量这方中锦,瞧他如此年青,样貌又生得好,在京中还享有大名,内心暗生出不知是轻视还是嫉恨的情感来。

都城通济门口不似往年热络。城门矗立,厚城墙内本该是南都城最热烈的贩子——济门街,此时开了铺门,筹办做买卖的店家却才刚过半数。另有好几家门上都积了一层薄灰,显是关门一段光阴了。长街上没几个闲人,间或能听到一声狗吠。

陈吉采抢问:“但是方孝孺方公家的?”

吴连涛在江苏一带名头甚响,文采书画俱佳。据传先帝也曾动过招揽之心,知府曾派人请他去赴宴。哪想这吴连涛的家人说他喝的酣醉,等了三日也不醒,直把知府等的心冷。自此今后,吴连涛的隐士之名传遍了江南。本日能与吴连涛称兄道弟,他日自是一番助力。

江上不时也有些船只泊岸。大多是划子,登陆的也都是些墨客。穷的背着书囊,几人一道下船。富得便能独享一艘橹船,又有书童家仆服侍。这些墨客都是要来插手今科春闱的新举人。

吴姓中年墨客淡笑道:“陈贤弟过分客气。你我同赴此届恩科,此后大有能够便是同年。你称我先生岂不是折煞了我。愚兄痴长你几年,贤弟便称我一声连涛兄吧。”

二人气急,瞪着方中锦却不知如何发作。但见他又回过甚去不作理睬,二人就想诘责一句也没了工具。吴连涛口中说道:“好好好!”气红了脸再却也说不出别的话来。

吴连涛低声道:“毕竟是到了天子脚下,即便是大户人家的闺女也更活泼些。我看他们对话应是堂兄妹,想来是年纪小不知避讳。若不然,那倒真是肮脏得紧。”说着嘿嘿笑了两声。

光阴荏苒,一转眼到了大明建文四年。朱元璋和刘伯温都已经长眠于地下。而朱允炆也已经继位四年。此时元宵才过,天已蒙蒙亮,初生的阳气正要一点一点逼散寒意。

陈吉采笑着向馄饨摊主探听道:“店家,这是甚么阵仗啊?”

他二人及船埠上的车队人马都等了半响,终有一艘大船从寒江上缓缓驶来。二人见船埠上其他世人都精力抖擞起来,心中皆道一声:“来了。”

远处吴陈二人看到这一幕,心中纳罕。

二人正谈着,城门处忽起喧哗。几匹健马从门中掠出,后又跟着几辆马车并几名步行的侍从,呼呼拥拥、满满铛铛地排在本来空旷的船埠上。看这些马车车厢都做暗棕色,既无烫金也无刺绣,主子也多身着暗色衣裳,粗看毫不起眼。但吴、陈二人毕竟都是从江浙一带富庶之地而来,一眼便识得马车和主子身上的布料都是上好呢料。马车内还模糊有熏香脂粉味飘了出来。再定睛细看,马车灯笼上高挑一个“方”字,莫非竟会是方孝孺方公家的车马?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