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2页/共3页]
贾政略略讲了些诗词――他讲的不是如何作诗填词,而是一些历代文学大师的观点,评价中肯,各有批驳,连宝玉也垂垂听住了。
迎春打头,几人鱼贯而入,先顺次向贾政请了安。贾环早就到了,正坐在贾政下首吃茶,见兄姐们出去,便站起来让开,叫迎春坐到下首第一个。宝玉便挨着迎春坐下,世人各各安设下来,斯须即毕。
袭人笑道:“既然老爷要二爷长进,二爷听就是了。想来这天底下的父母,没有不心疼后代的。老爷对二爷,实是一片苦心。”
兄弟姊妹几个汇合,一起说谈笑笑的向贾政书房行去。到了书房外,只见绕书房一圈游廊被扫得干清干净,小厮揭起帘子,一股果香异化在暖风中扑在脸上。
那丫头不慌不忙地笑道:“老祖宗,老爷不但叫宝玉,连四位女人都一并叫了,不过是找家里小辈们聚一聚。旁人不到犹可,宝玉如何好缺席呢?”说着,还细瞅了一瞅宝玉。
袭人低头,先拿着簸萁把碎瓷电影扫了,出门叫小丫头们倒了,才返来坐在宝玉床边,悄悄推他道:“如何了,就是你内心有气,好歹也宽了衣裳再睡,现在如许,成甚么模样。”
宝玉低头沮丧。他自幼聪敏,二三岁上,就得胞姐元春口传笔教,认得了千余字在内心,只是不定性,孩童心性,对那些端庄学问兴趣缺缺,且贾政越催逼他,越不爱――话说返来,就是让贾环从心而发,他也不喜好那些古板的贤人典范,儒家大义。
宝玉坐在凳子上,就着丫头们的手试了试水温,道:“再兑些热水。”又拿青盐擦了牙,漱了漱口,听贾母打发来的小丫头上来讲“老爷传话,叫哥儿们竟不必急着去,细心下雪天不防备滑了脚,用了饭再去不迟。”宝玉先一喜,后又低头沮丧,垂手应了。
他纠结了几天,发明本身的纠结对事情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后,也就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或许在一个合适的机会,他仍会想到它,但是现在,明显它已被他清算了起来。
她的逝去,于贾政是极大的恨憾。贾赦和这个小mm不那么靠近,却也非常难过。因为贾敏的亡故,贾府高低的情感一向绷得很,表里一片愁云暗澹。
祖孙二人吃完饭,就听来了个十七八岁的丫头道“老爷叫宝玉呢”。宝玉大惊,忙道:“老祖宗救我。”贾母安抚的拍拍他的背,板起脸来道:“就说我的话,宝玉病了!不能去。”
次日一夙起来,地上却铺了一层细雪,树木枝头挂着银果,窗纸上也扑了星星点点的霜儿,推开窗子,一股凉意劈面而来,让人精力随之一振。宝玉神清气爽,早忘了昨晚活力的事,笑对袭人道:“可真可贵,我长了这么大,第一次见着这个季候下雪。”
贾环的抗压才气并不弱,换成任何一小我有如许不敷为外人道的经历,又没有疯,也必定是一个不会过分难堪本身的人。
他房里普通的也有个掌事大丫头,便如霁月在贾环房里普通。此女姓花,原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因她细心殷勤,被贾母指派去照顾宝玉。这丫头深谙为人婢仆之理,服侍贾母时,内心眼里只要一个贾母,及至服侍宝玉时,内心眼里又只要一个宝玉。她因见宝玉克日愁眉不展,悄悄考虑道:“虽说是繁华出身,毕竟男儿家该有个出息,读书向学,原是一等一的要紧事,他如何反无知无识,还是一派孩童心性?”又有一等可虑的,倒是他暗里也不肯深想的。是以私心切切,只盼着能规劝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