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红茱记》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九回 窃听[第1页/共3页]

皇城旧址以西,四十八卫所驻军之地,再往西过了珍珠桥,便是南京国子监。这一带向来是读书人出没之地,四周街上茶馆酒坊居多,请来的先生不平话,议论的倒是汗青与时政。

他们两人躲到书房里吃酒,宋孝辉为了掩人耳目,对府高低人只说彻夜读书,不准人来打搅,只留了院外两个守门人,防人突入。

跟着明珠王朝一统江山,书院之风悄悄复燃,各地学风学|潮不竭出现,等候着再次昌隆的机会。但是机会未到,却又迎来另一场灾害――万利年间内阁首辅张宰主张“学思大一统”,为了压抑官方思潮,命令毁书院、禁讲学。同秦王“焚书坑儒”殊途同归。

不过百年以后,烽火硝烟复兴,书院毁于烽火,此乃第一劫。

房顶上,太史擎屈膝俯卧,手边放着两块揭掉的瓦片,透过裂缝将这一幕尽收眼中,悄悄记下了那张图纸上的胎记模样,一双鹰眼在黑暗中闪动不定。

宋孝辉摊开凑到明处照了照,只见个铜钱大小的红斑,椭圆模样,因而笑道:“真似一枚茱萸,倒是不丑气。”

“最后一处,便是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的白鹿书院。这白鹿书院,乃是六大书院当中建成最为长远的,追溯到唐朝,将近千年的名胜古地。宋太宗曾赐《九经》鼓励,当年朱子曾在院内讲学,并亲身出任院主,制定《白鹿洞书院揭露》,广为传播,后为其他书院援引。传闻白鹿书院藏书千万卷,名家真迹无数,其间弟子,不但明理晓义,更好学技艺,文武并济。东林之前,白鹿可谓天下书院之首。”

太史擎嫌弃地看一眼杯中茶色,端起来又放下了。

“宋兄真是好计,一箭双雕。”周永不吝奖饰,举杯向他敬酒,“且满饮此杯。”

但是这深宅大院,高墙竖起,挡得住宵小之徒,却挡不住夜行之人。月黑风高,房顶上有一道人影弓背潜行,行走如风,一个飞身跃过墙头,飞檐走壁形如鬼怪,悄无声气地从外院进入内院,出入如无人之境。

为了满足本身的猎奇心,他先来了宋孝辉这里,筹算潜入书房查找线索。不想让他赶了巧,正赶上宋孝辉和周永两小我夜谈。太史擎看到书房亮灯,听到屋里有人低声说话,便知他摸对了处所。

这一日,万泉楼内座无虚席,因为本日请来讲史之人,乃是应天府内一名小驰名誉的处士,讲的恰是近千年书院之风的兴衰之事,诸位看官们且听――

这里头仿佛有甚么不平常。

你问他为何不去江宁别馆寻那曹寺人,倒找到宋孝辉的府里?实在他承诺兰夫人救人,只是顺手罢了,主如果因为他起了狐疑――应天知府宋孝辉年青时曾在东林书院呆过一阵子,暗中早已投效东林党,而那曹寺人是东厂来的,东林党同阉党势如水火,如何搅到一块儿去了?

周永伸出左手腕,在上面比划了一下,同他道:“宋兄若不放心,等我把人给你送过来,你能够验一验。就在她左脚脚踝内侧,这个处所,同画上一样色彩,一样大小。”

“上茶咯!”店小二趁着先生停歇,叫了一嗓门,便将沏好的茶壶一桌挨着一桌奉上。

应天府身为明珠王朝留都,太祖天子定都之地,繁华不必多喻。自古有诗为凭――江南美人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