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页/共3页]
“家母常日里多是一人,有林mm在旁陪她说说话也好的,我先去背面船上了,林mm进船舱吧。”严骥说完,又嘱托了家中仆妇好生服侍林蜜斯,便去了本身的官船之上。
刘嬷嬷忙凑趣道,“林蜜斯这是童言无忌,自来童言无忌最是准的,郡主就等着当探花娘吧。”
明依澜则问道,“你甚么不懂?恰好船泊岸,写下来让你哥哥帮你看看。”
“嬷嬷去帮着清算东西吧,别在这里说嘴了,叫人家主家闻声。”林黛玉忙制止她。
林黛玉将复书悉数清算好用匣子装了,奉给明依澜道,“虽是严哥哥给我讲的功课,到底是外男的东西,不便带去林府。”
林黛玉这才戴了帷幔,下了轿。
这一艘官船虽只要两层,船身却不小,林黛玉同博平郡主中间足隔了有三四间房。博平郡主正在喝茶,见了林黛玉忙让她在身边坐下,笑道,“可都安设好了?”
王嬷嬷忍不住道了一句,“严家哥儿真真是懂事,那里像八岁的孩子,听平话也念得极好呢。”
林黛玉不解,“探花娘是个甚么称呼?”
严骥欲先母亲一步下船去安排诸事,谁知船梯刚搭好,光王府来接他们的人便大步走了上来,严骥见他约莫三十多岁,身着繁华不说,更兼气度不凡,样貌又和母亲有五分相像,不由一怔,不知是王府哪位主子。
林黛玉忙道,“郡主那里的话,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郡主不嫌我无趣就好。”
谈笑间,博平郡主身边的亲信刘嬷嬷出去道,“郡主,大爷说事儿之前就已包办好当了,只是一时忙着王爷的寿辰倒忘奉告您了,叫郡主别担忧。”
这日官船在岸边靠泊补给,博平郡主道,“本日会在这里歇一夜,你有甚么缺的同我说。”
刘嬷嬷说了几句买地卖地之类的事,有些游移道,“我临走的时候,大爷感慨了一句齐人有一妻一妾,这……郡主,您看着可不会有甚么……”
“我替你收着便是。”明依澜道,“到时候我去荣国府瞧你去,一起有你陪着这么久,真真是舍不得,跟了我回家去长悠长久做母女的好。”
自此林黛玉每日便陪着博平郡主起居,或是说些闲话,或是凭窗了望,偶然候二人相对落泪,哭一哭贾敏。
林黛玉记性夙来好,此时也不消翻书,念叨,“离娄章句下里的,是说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夫君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林黛玉掩唇一笑,厥后如有不懂的功课,都写了请秋心誊好,递到严骥那边去相问。待得都城将至,竟攒了一打子宣纸。
“借你吉言。”
林黛玉想了想,点头应了,提笔写了两个不懂之处,一是不懂为何齐人穷到要乞食,另有一妻一妾,二是为何孟子未对其作攻讦。
林黛玉正在一旁看书,闻谈笑道,“跟着郡主能有甚么缺的。”
“你如果个男儿啊,保准比骥哥儿还强呢,不消几年,就承了你父亲衣钵,又是个探花郎。”
林黛玉听她似有感而发,感觉约莫和前几日说办好之事有关,岔开话题道,“故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又给她带了很多宝贵的文房用品,诸如端砚紫毫。于嬷嬷说了,如果穿戴戴着不喜好,赏人便是了。外祖家的姐妹想来也是读书的,这砚台湖笔送人也可,并不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