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页/共3页]
她清脆的声音念来如泉水泠泠,叫民气旷神怡,刘嬷嬷诧异道,“林蜜斯这记性,倒同大爷有些类似。大爷亦是过目不忘的。”
刘嬷嬷说了几句买地卖地之类的事,有些游移道,“我临走的时候,大爷感慨了一句齐人有一妻一妾,这……郡主,您看着可不会有甚么……”
林黛玉不解,“探花娘是个甚么称呼?”
林黛玉这才戴了帷幔,下了轿。
“本来到我这里躲平静来了。我东西少天然清算的快,土仪寿礼一概都搁在你严哥哥船上了。”明依澜又道,“有你在啊,我可算是有人解闷了,今后尽管来我这里,不拘是读书作画都成,我身边只要你哥哥一个孩子,他又是男孩,我总盼着有个女儿在我身边陪着我,看着你我表情都松快了很多。”
虽和幼年略有分歧,但林黛玉也能猜到对方身份,轻声道,“严哥哥客气了,若说郡主照顾我是真的,那里当得严哥哥有劳二字。”
林黛玉听她似有感而发,感觉约莫和前几日说办好之事有关,岔开话题道,“故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还在清算,乱哄哄的。”林黛玉笑道,“郡主这里倒是平静。”
“这是孟子里的一篇,我也只记得个大抵,无事的。”明依澜道,转头见林黛玉手上刚好拿了一本孟子,笑问道,“既捧着孟子,黛玉可晓得这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
林黛玉起家谢过刘嬷嬷,刘嬷嬷忙侧身避开,口中道,“林蜜斯太客气了,不过眨眼的跑腿工夫,快请坐下吧。”
“嬷嬷去帮着清算东西吧,别在这里说嘴了,叫人家主家闻声。”林黛玉忙制止她。
林黛玉有人一同追思母亲,心中哀思获得抒发,其他落泪时候倒少了。
“不过是刚好有些不懂,多读了几遍罢了,那里就过目不忘了。”林黛玉谦道。
林黛玉笑道,“莫非我舍得郡主不成?说好了来看我,可不准忘。”
“探花郎的母亲身然是探花娘了。”刘嬷嬷道。
林黛玉忙道,“郡主那里的话,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郡主不嫌我无趣就好。”
“借你吉言。”
严骥回道,“若无妾,妻与谁说疑,又与谁相泣,齐人亦只能骄其妻,不及骄其妻妾,很有虚写,逼真尽态所故。此章或与前章相连,若批齐人,难道漫骂齐王?君子开阔荡,小人常戚戚,齐王以王者之尊派人窥测盯梢孟子,实小人也。”
“郡主何必来笑我,总有严哥哥金榜落款的时候呢。”
又给她带了很多宝贵的文房用品,诸如端砚紫毫。于嬷嬷说了,如果穿戴戴着不喜好,赏人便是了。外祖家的姐妹想来也是读书的,这砚台湖笔送人也可,并不失礼。
“我这不是夸他们哥儿么。”王嬷嬷辩白道,到底不再多说,帮着去安设箱笼了,林黛玉的行装不说多也称不上少,虽衣服皆是青蓝等素净色,但数量多,各种上等料子的都有,金饰也很多,青玉白玉并素白银器,皆是精美佳品。
王嬷嬷忍不住道了一句,“严家哥儿真真是懂事,那里像八岁的孩子,听平话也念得极好呢。”
林黛玉看她们繁忙,内心想起母亲曾说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恶劣非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宠嬖,无人敢管,这表兄也不过和严骥普通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