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3页/共4页]
#4『必』误为『心』,据凌瀛初本、迂评本改。
二。力不敌众,智不尽物。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用君之一人之智力,不知任众而用国也。故智力敌而羣物胜,揣中则私劳,不中则在过。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是以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听不一则后悖于前,后悖于前则愚智不分。不公会则踌躇而不竭,不竭则事留。自取一,则毋堕壑之累。故使之讽,讽定而怒。是以言陈之日#17,必有筴籍,结智者事发而验,结能者功见而谋成败。成败有徵,奖惩随之。事成则君人其功,规败则臣任其罪。君人者合符犹不亲,而况于力乎?事智犹不亲,而况于悬乎?故非用人也不取同,同则君怒。令人相用则君神,则下尽。下尽则臣上不因君,而主道毕矣。
#21『易』显系『见』之误,当改。
#27此节缺题目,据赵用贤本补『主威』二字。
#26『上』误为『止』,据陈奇猷本改。
一。凡治天下,必因情面。情面者有好恶,故奖惩可用。奖惩可用则禁令可立,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制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奖惩下共则威分。是以明主不怀爱而听,不留说而计。故听言不参则权分乎奸,智力不消则君穷乎臣。故明主之行制也天,不成测也。其用人也鬼。如鬼之阴密。天则不非,既高不测,谁能非之?鬼则不困。既阴密,谁能困之?势行教严,逆而不违,虽#16逆天下不敢违,此势之用也。毁誉一行而不议。毁誉一行,而天下不敢议。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然后一行其法,禁诛于私。家不害功罪,奖惩必知之。知之道尽矣。
书约而弟子辩,法省而民讼简。是以贤人之书必着论,明主之法必详#15事。尽思虑,揣得失,智者之所难也。无思无虑,挈媒介而责后功,愚者之所易也。明主虑愚者之所易,以责智者之所难,故智虑力劳不消而国治也。
令人不衣不食而不饥不寒,又不恶死,则无事上之意。意欲不宰于君,则不成使也。此生杀之柄在大臣,而主令得行者,何尝有也。豺狼必不消其虎伥而与鼷鼠同威,万金之家必不消其丰富而与监门同资。有土之君,说人不能利,恶人不能害,索人欲畏重己,不成得也。
#22『止』误为『上』,当改。
人臣肆意陈欲曰侠,人主肆意陈欲曰乱。人臣轻上曰骄,人主轻下曰暴。行理同实,下以受誉,上以得非,人臣大得,人主大亡。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明主之国,迁官袭级,官爵受功,故有贵臣。言不度行而有伪必诛,故无重臣也。
#9『千戚』显系『干戚』之误,当改。
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