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9[第2页/共3页]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是以贤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故贤人云:
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贤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骨弱筋柔而握固。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二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治人事天,莫若啬。
是以贤人不可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三章
有国之母,能够悠长﹔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八章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早服谓之重积善﹔重积善则无不克﹔
古之以是贵此道者何。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五章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整天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静胜躁,寒胜热。平静为天下正。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三章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二章
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六章
美言能够市尊,美行能够加人。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不如坐进此道。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有为,而民自化﹔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章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觉得教父。
生之徒,十有三﹔
不言之教,有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八章
非道也哉。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觉得称。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六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夫何故。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人之迷,其日固久。
天下有始,觉得天下母。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是以贤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夫唯啬,是谓早服﹔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七章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知此二者亦稽式。
财贿不足﹔是为盗夸。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不成得而利,不成得而害﹔
是以贤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一章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