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9[第2页/共2页]
上善若水。
知常容,容乃公,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常使民无知无欲。
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天长地久。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听之不闻,名曰希﹔
涣兮若冰之将释﹔
强其骨。
悠兮其贵言。
老子:「品德经」:第六章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是以贤人之治,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故能成其私。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何谓贵大患若身。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玄牝之门,是谓六合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旷兮其若谷﹔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飂兮若无止。
《品德经》——《老子品德经》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不知常,妄作凶。
虚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