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轻慢愚痴[第1页/共2页]
语暗不语明,是名愚痴人,
说非不说是,是名愚痴人,
如是无知者,难道愚痴人,
民气不开阔,岂是端庄人,
自发得是者,愚痴堕心梦。
修行圣道,为修自心自德,非为人间名利,非为别人奖饰,非为显耀闻名,非为人间尊敬,如有此心者,当自谨慎,若无真德,寿同六合,而一愚夫,自发得是而好为人师,害人害己,久劫愚痴,有此心此行者,当须谨慎。
圣道实奥妙,非愚痴可明,
自知不自正,闻正而入邪,
生而为人形,而不立人德,
执心求离心,是为梦中人,
若执念名词,皆不达法义,
实不知诸法,自发得是也,
法律求没法,名为愚痴人,
批驳不离口,是非不离身,
求道不求心,名为愚痴人,
世民气如是,相续而修演,
颂:
梦中愚痴心,愚痴心中梦,
若复有真知,而真知不全,
如是贪堕者,难道愚痴人,
执暗而求明,名为愚痴人,
容己不容人,是名愚痴人,
执小而求大,名为愚痴人,
论言非论意,是名愚痴人,
自心之正邪,烦恼挂碍之,
执私而求公,名为愚痴人,
修功德亦合,成道道不圆,
知见有公允,岂是全德人,
汝等修者,多有此心,不能安然,虽口言安然,而心中更造妄罪,文过饰非,不欲自正,尚不自救,路人如何救之,自不吝命,别人如何保其性命,坦开阔荡,乃能打动六合,如有私欲,尚不能动听,岂能动六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精不诚,不能动听。
贤人不害人,世人自害也,
心取诸法相,自言其正邪,
心有不善,又不自省,亦不忏悔,虽求正善,苦修不得,诸法非心,心通诸法,若达道者,正道正道,正邪诸法,亦皆了然,若心骄易,岂能容人?圣者知善与不善,知正道正道,心不堕正邪,但自平心言说诸法,虽名说诸法正邪,而彼不批驳诸法。
高傲而轻他,是名愚痴人,
重果不重因,是名愚痴人,
人德之缺缺,岂是经心人,
执有而求无,名为愚痴人,
丙申年四月廿八说骄易愚痴,略而记之。
诸离法义者,岂名正道人,
若心不公道,则不见正邪,若心分歧公道,则不能正知正行,不能正行者,非正道修士,若一心求外道者,此民气自知之,又欲行之,于外道法,则是正行,若此人自言是行圣道,则是妄言,若自言行自心,便是正说。
如有人自言是修改道,整日里骄易别人,言说别人鄙陋,鼓吹他处不善,此便是妄人妄言,自称圣道,实是邪行,圣道修士,歹意尚且不生,岂有恶言出口?圣道修心,德养如是,若违此行,岂可与圣同住?
求人不求己,名为愚痴人,
求法不求真,名为愚痴人,
修功不修德,是名愚痴人,
贪嗔痴不灭,无明意难除,
毕竟是愚痴,非是贵显人,
不时不离道,而自不见道,
贤人不弃人,世人自弃也,
自心罪深重,自发得无罪,
颂:
或复有良德,而真知不俱,
好好检点自心,不该有骄易心,比如你们常常轻视外道,这就是骄易,如许的心不成有,如有此心,非圣道修士,何为外道?何为正道?若不能自知知人,则不能明知如此,若尚不自明,又不明人,而强说正道外道,则是盲说,是愚痴说,作此说者,即愚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