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鼎定河山》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廿一章 愿染秋衣[第1页/共3页]

考取秀才以后,如果想要接着插部下一级的乡试,那么还要经历一次科考。凡是在乡试进步行,测验成绩会被分为六等,此中第一等、第二等和第三等的前三名获得插手乡试资格。后三等不但没有了测验资格,并且第四等还要接管挞责;五等的要升级;第六等的最惨,还会被剥夺生员资格。通过科考获得乡试资格的,约莫占生员的百分之十摆布。

仿佛有千匹草泥马在心中吼怒而过,饶是冯过早晓得这个位面底子不按套路出牌,也是吐槽不已。好嘛,“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齐唰唰站在面前,是要凑桌麻将发扬国粹?要不要这么……巧?

先拿院试来讲,测验分为正试、复试两场,为制止作弊,凡是由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山长或幕友来评卷,第一场测验的登科人数为终究登科秀才的一倍,第二场测验再筛掉一半考生。凡是环境下,秀才登科名额按照各地经济文明分歧,各县登科人数从数人到2、三十人不等,因为名额有限,因此在当代,白发苍苍却仍为童生者比比皆是。

吕希哲身为王谢以后,早已荫补为官,本来就一心向学,但听了王安石的话后乃绝意科举进取。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阿谁时空的北宋吕氏家属,历经吕蒙正、吕夷简、吕公着,而公着宗子吕希哲,有志于学术。前后师从欧阳修的弟子焦千之,以及理学名家、“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

汗青上出现了一多量名儒巨公,如北宋鼎新家王安石、文章大师曾巩、词坛巨擘晏殊、“百世大儒”陆九渊、“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等。汗青上培养出7个宰相、13个副宰相、3000余位进士。着书立传的学者有300多人,着述481种,5580多卷,此中65种770多卷被列入《四库全书》。有质料记录,汗青上有科考轨制以来,天下进士有10万人,此中江西有1万人,占天下的1/10,而抚州有近3000人,占江西的1/3……

是夜,不知有多少人展转反侧、彻夜未眠,亢奋等候者有之,忐忑不定者有之,焦炙惶恐者有之。考前综合征这玩意儿,脉脉相传。

阿谁时空,汪革便是绍圣四年的礼部会试第一,嗯,堂堂状元公。

别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此中发愤“为六合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承平”的张载,以及“二程”程颢、程颐,都是他的老友。真真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这场相逢,多年后成为文坛名场面,令无数后辈神驰,乃至被拍成影视剧传唱。“信州三子”与“临川四才子”亦被后代誉为“江西七大师”,是为无数士子跟随的表率。

乡试分为两种,此中“常科”每三年停止一次,凡是在八月份停止,因测验时候牢固,因此不再提早告诉;另一种则是“恩科”,是指在产生严峻事件时,由朝廷临时增加的测验,这类则会由朝廷提早告诉。

此为“荥阳学派”。

湖畔偶遇,并无多少交换,相互寒喧一二便各自拜别。次日便要了局乡举,那方是重中之重,是无数士子穷其平生的寻求。固然平素耳听对方的“事迹”,却失实谈不上有多惺惺相惜,反倒是相互存有合作干系,不瞋目仇视便算身兼君子之风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