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天后上线】[第2页/共3页]
香港新海潮电影活动以后,香港独立制片公司赖以保存的东南亚电影市场产生了一系列严峻的窜改:新加坡开端把资金首要投向香港电视持续剧,泰国因天下经济危急的打击和限定入口配额等启事此让港片举步维艰,越南市场则因为政治启事此丧失殆尽。是以,香港独立制片堕入低谷,艺术性和思惟性较强而贸易性亏弱的电影落空了保存的泥土。香港电影步入了更加贸易化、市场合作更趋白热化的汗青期间。在如此严格的生态环境下,新艺城采纳的最首要的一个选题战略,是密切跟踪天下影坛的热点题材,以力保票房赢利。自1962年第一部007 电影公映,至1981 年,007 电影已出品了12 部,流行环球。从1981 年起,新艺城就戏仿007 电影,推出了《最好拍档》系列。
新艺城对天下影坛热点题材的改编和翻拍,并不是简朴化地将故事产生的空间挪移到香港。再将片中的角色置换为香港人。以《最好拍档》为例,该系列没有逗留在对007 影片的简朴仿照上,而是从精力内核上对其停止了土化的改写。007 电影的配角詹姆斯邦德是被神化了的大豪杰,《最好拍档》的配角之一倒是边幅风趣好笑的秃顶佬。说着一口土得掉渣的方言(在香港发行的版中,他说的是潮洲话;在台湾等地发行的版中,他讲的是山东话)。他与另一名配角金刚机灵、滑头不足,却绝非英勇恐惧的大豪杰。简言之。《最好拍档》以合用主义、机遇主义、功利主义和吃苦主义人生哲学解构了007 电影的豪杰主义、浪漫主义和精英主义,表示出浓烈的香港土化特性,并开端显现出这一期间香港电影颠覆统统权威的后当代主义偏向。这一偏向在厥后王晶和周星驰等人的电影中被不竭强化,成为90 年代前后香港电影凸起的化特性之一。
新艺城初期的作品以小人物笑剧为主,比方石上帝演的《风趣期间》和《欢乐神仙窝》等。这些影片近能够上溯至上世纪70 年代香港的“小市民笑剧”,远能够追溯至卓别林的小人物笑剧,都是反应在社会中艰巨求生的小人物既好笑又不幸的处境,令观众产生“含泪的浅笑”。自《鬼马智多星》起,新艺城尝试了漂亮豪华笑剧,首要人物不再像小人物笑剧中的角色那样既好笑又不幸,而是艳遇不竭(比方《鬼马智多星》中的私家侦察“夜来香”),或者大志勃勃、趾高气扬地要做一番大奇迹(比方《鬼马智多星》中的黑帮头子卡邦,《最好拍档》中敢与意大利黑手党对抗的金刚和秃顶佬)。从1982 年起,新艺城又创作了以《小恐怕怕》、《灵气逼人》为代表的鬼怪笑剧,以《高兴鬼》、《高兴鬼放暑假》为代表的校园笑剧,以及《八星报喜》等家庭笑剧。
在电影范例上,新艺城主攻笑剧片,在该范畴停止了遍及、深切而多样化的尝试。笑剧片在香港具有悠长的汗青。早在上世纪50 年代。凤凰影业公司就拍摄了一批都会笑剧片。70 年代,邵氏公司的《72 家佃农》和许冠编导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等片则进一步掀起了“小市民笑剧”的高潮。是以。香港在笑剧片范畴具有成熟的创作步队、丰富的制作经历和稳定的观众群。新艺城主攻笑剧片,是一种扬长避短的明智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