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1页/共5页]
建昌侯比寿宁侯见机,见锦衣卫和东厂番子上门,便知环境不妙。中官宣读遗诏以后,瘫坐在地上,显是百念皆灰,委靡不振。
“事既定,内阁官文已发,儿已加盖宝印,不容变动。”
两名锦衣卫探子相互看看,不由生出一样的动机:这个杨编修还真有些不普通。
这一去,再不见神都城的八街九陌,斑斓繁华。
“房东既要离京,为何动起土木?”
国舅如何临时非论。皇后的言行不是他能置喙。
侯府的长史家人步行跟班,随身只要简朴衣物,散碎银两。不遇新皇诏令,穷尽余生,都要陪着张氏兄弟保卫皇陵。
“殿下尽可畅言,臣听着便是。”
“啧!”
此去孝陵卫,无召不得返京,连丧仪都不得亲见,足见张氏早失圣心。
厨役点头,继而瞪眼,道:“伯爷做事,岂是你我能妄加测度!”
“别怪我多嘴,既是在堆栈帮厨,总得有个模样。”牙人没好气道,“都城重地,东厂的番子盯着,再急也要有个章程,免得给千户惹费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
“魏国公徐俌刚正,世代镇守南京。”
说话也用不着坐到地上吧?
“你出宫一趟,召翰林院编修杨瓒至东暖阁。”
朱厚照神情更冷,道:“如无他事,儿另有礼部长进的丧礼节注要阅。”
望着青石砖上的纹路,朱厚照似在对杨瓒说,又似在自言自语。
因礼部和钦天监尚未择得吉地,朱厚照又不肯意张氏兄弟持续留在都城,干脆大笔一挥,将两人都送到茂陵。归正都是守陵,父皇没有大殓,先给皇祖父守也是一样。
待太子殿下继位大婚,皇后成为太后,凤印易主,光荣一时的张氏外戚,必将被别人代替。
朱厚照俄然转头,双手交握,道:“孤就是想说说,说出来,内心就好受了。”
“事可办好了?”
“奴婢在。”
朱厚照很安静,乃至有些冷酷。
经牙人一番解释,心中的迷惑消去三分。杨瓒终是点了头,定下三今后去城东。
“张伴伴。”
“是。”
“得,我说不过你。”
镇静后气得浑身颤抖,被堵得无言,最后只能哭道:“便是如此,也该比及你父皇大殓!”
御赐门匾早被取下,收回内府。家人奴婢分作两列,记实在册者,可跟从寿宁侯一并出城。册上知名者,自在东厂发落。
朱厚照感喟,手搭在腿上,现出满脸愁色。
“杨老爷客气。”
杨瓒故意刺探一二,朱厚照却点头,笑道:“临时不能说,需得内阁过目,吏部加盖官印。总之是功德。”
“马伴伴。”
往昔不成一世的外戚之家,在厂卫眼中,不过泥猪瓦狗普通。锦衣卫和东厂番子突入侯府,四下搜索,如入无人之境。
朱厚照点点头,向台阶上一靠,从弘治帝的密旨开端讲起,提了两句盐引,又转到寿宁侯和建昌侯守陵,最后结束在镇静后的诘责。
别看张氏兄弟在神都城放肆,到魏国公面前,也只要缩起脖子诚恳蹲墙角的份。
“敕寿宁侯张鹤龄领孝陵卫同知,保卫帝陵,本日到差。”
短短一句话,如惊雷落地。
“他、他竟把亲娘舅送去守陵?!”
彼时,东城两座侯府大门紧闭,锦衣卫撤走,张氏外戚顿成昨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