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第4页/共5页]
“陛下,臣……”
“朕口不择言,杨先生就当没闻声吧。”
查功臣时,锦衣卫顺带查了朝中文武。看到批示使牟斌呈送的簿册,朱厚照差点拆了东暖阁。
“亦有。”
“杨先生是说,办理庄田的中官被下人棍骗?”
朱厚照说话当真是百无忌讳。前头拦住,背面又出岔子。幸亏殿中只要两人,刘瑾丘聚都在门外守者,不然,天晓得明日早朝会是甚么环境。
天子生机无碍,气急了,让锦衣卫拿着驾帖抓人也是无妨,爆-粗实不成取。一旦成为风俗,分开乾清宫,在朝堂上喷出一两句,事情怕会不好清算。
“杨先生耳闻为何?”
杨瓒垂下双眼,决定保持沉默,等天子第二波火气发完再说。
无法,动手有点太快,刘公私有段日子不能见人。
早朝之时,朱厚照之以是-暴-怒,一是朝臣企图插手皇家私产,侵犯皇家严肃。二是想起皇庄减少,功臣拖欠田税粮不交,内里猫腻,锦衣卫差得清清楚楚。
杨瓒苦笑,这是又给他挖坑?
据言,因模样过于惨痛,司礼监王提督都生出怜悯之心,对下边的人发话,在消肿之前,轻点清算。
甭管是好是坏,只要用处恰当,都能发光发热。
“这,”话题转到这个方向,杨瓒实在没有筹办,“回陛下,臣有耳闻,然知之不详。”
朱厚照起了兴趣,顾不得生机,忙道:“杨先生快说。”
思虑半晌,朱厚照点点头。
受够西角门的逼仄,接到换地早朝的口谕,文武群臣无一人反对。
“陛下贤明!”
“杨先生可知,满朝文武又是如何做的?内阁三位相公,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家中田产多少?每年交税多少?”
“杨先生公然知朕!”
“朕即位以来,承运库寺人多次上奏,库银入不敷出。往年存下的谷物多放逐粮,所余不敷三成。”
首道惊雷-炸-响,群臣尚来不及反应,谷大用已开端宣读第二道旨意。
和朱厚照说话,略不重视就会被带歪,当真要谨慎。
“臣归京时,曾在城中见到多名番商。可见,国朝虽未遣使,番商却从未曾断绝来往。”
杨瓒对农业不熟,但后代的高产作物,倒是晓得几种。
官久自富,不说百分之百精确,却能概括现下庙堂民风。
“朕明白了,可另有?”
“敕刑部大理寺,结合锦衣卫东厂,严查选婚寺人违法之事。各府州县,凡有女子举送,本地选婚寺人,衙门官员,俱要严查。证据确实,当究治其罪,毫不姑息!”
晋身朝堂,在宦途中打滚,能达到这个高度,不能说没有,实是凤毛麟角。
圣旨宣读结束,谷大用退到一侧。
“皇庄出产逐年减少,天灾是一则,管事不识稼穑,一定不是起因。臣信赖,调派至皇庄宫庄的中官,为天子信赖,必也对天子忠心耿耿。但是,”杨瓒话锋一转,“如其不能识人,不晓稼轩,被庄甲等欺瞒,纵有赤城之心,也愧负身担之任。”
向来往客货收税冒犯律条,好,全数废掉!
防意如城,人己一视,正因少,才显得贵重。
朱厚照被杨瓒说得热血沸腾。功比汉武唐宗,为万世奖饰,想想就很冲动。
朱厚照镇静微减,闭上嘴,半天不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