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第3页/共5页]
还是别劝了,越劝火越大。
朱厚照镇静微减,闭上嘴,半天不出声。
受够西角门的逼仄,接到换地早朝的口谕,文武群臣无一人反对。
如果说动朱厚照,提早将高产作物引入大明,应对后续的天灾*,多多极少,总能多几分掌控。
想到刘瑾几番“进言”,朱厚照差点亲身脱手。
终究要道出实在企图,杨瓒很有几分严峻。
因而乎,“长久”间隔以后,恶梦成真,刘公公二次脸肿,复成猪头。
举起屠刀,杀不尽赃官。
杨瓒苦笑,这是又给他挖坑?
杨瓒苦笑。
杨瓒对农业不熟,但后代的高产作物,倒是晓得几种。
“庙堂之上如此,山川之远亦如此。”
“陛下,臣之意,并非裁革皇庄,是请宫中重新调派庄田管事。”
朱厚照握拳,狠狠磨牙。
“荀子语,人生而有好利。”杨瓒道,“世人皆有好利之心,为名,为权,为钱。”
据言,因模样过于惨痛,司礼监王提督都生出怜悯之心,对下边的人发话,在消肿之前,轻点清算。
和朱厚照说话,略不重视就会被带歪,当真要谨慎。
被杨瓒止住,朱厚照没有持续说,却也没有半分窘态。
即便要骂,也不能过于粗-俗。读书人之乎者也,骂人不带脏,杀人不见血,或许该找个合适的时候,给天子细心讲授,深切分解一番。
“杨先生觉得有效?”
朕不管。
刘瑾关在屋里,对着墙角垂泪。
说几句话,就要顺毛拍上一拍,至心累。
朱厚照神采涨红,对朝臣的不满,飙升到新的高度。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刘公公这顿抽都是“实至名归”,半点也不冤枉。
依朱厚照的形貌,幼时必是个白胖娃娃,玉雪敬爱。穿戴缩小版的大红盘龙常服,提着竹篮,跟在弘治帝身后捡拾稻穗……不能想了,掐皇子甚么的,非常大不敬。
不料,朱厚照改换风格,雷厉流行,不给群臣开口的机遇,先一步令谷大用宣读圣旨。
“臣觉得有效。”
昨日,杨瓒上请结束,顺带又抽刘公公一顿。谗言惑君,不将天子带向正道,两罪并罚,抽得比前次更狠。
“敕刑部大理寺,结合锦衣卫东厂,严查选婚寺人违法之事。各府州县,凡有女子举送,本地选婚寺人,衙门官员,俱要严查。证据确实,当究治其罪,毫不姑息!”
“他们如何敢?当朕是聋子瞎子,还是仗着法不责众,觉得朕不敢抄他们的家?”
至于事情传出去的结果,杨侍读耸耸肩膀,全无在乎。
朱厚照俄然转头,“杨先生要和朕言皇庄之事,如何会说到这里?”
朱厚照痛快点头,就这么办!
办理皇庄的寺人不贪?
“臣归京时,曾在城中见到多名番商。可见,国朝虽未遣使,番商却从未曾断绝来往。”
自外邦引入粮食倒不是难事。难的是,如安在皇庄耕作。万一泄漏动静,又会被言官喷口水。
“朕为皇太子时,即有庄田千余顷。彼时只好玩耍,不喜读书,不知政务,更不知农桑。庄田出息多少,每年输入库房数额,全不在乎。当今……杨先生,朕的内库,当真将近见底了。”
查功臣时,锦衣卫顺带查了朝中文武。看到批示使牟斌呈送的簿册,朱厚照差点拆了东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