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第3页/共6页]
“请王主事过来。”
杨瓒,佥都御使,钦差出京。
身为螺丝钉,就得有被拧的憬悟。
如许的恍惚的态度,让世人拿不准,杨瓒此行,到底有没有内阁支撑。
刘瑾瞪圆双眼,干-巴-巴-的咽着口水,完整傻了。
江浙之地,各方干系错综盘结,三司衙门,镇守寺人,各卫所批示,都不是善茬,个顶个不好惹。
面对刘瑾疑问,杨瓒笑意更深。
谢丕无语。
“宣刘伴伴。”
待刘瑾起家,朱厚照挥挥手,命他下去。
想说不肯意,成吗?
经历奉告他,这是杨瓒坑人的前兆。对于将掉坑而不自知的王主事,除了流两滴怜悯的泪水,实是爱莫能助。
谢丕顾晣臣则是长舒一口气。
被言官威胁逼迫,同处所文武大战八百回合,当真是要命。
说到这里,杨瓒顿了顿,略抬高声音,道:“瓒知刘公私有才,亦有抱负。此次南下,便是刘公公大展拳脚之机。”
朱厚照放下碟子,擦擦手,翻开奏疏,扫过两行,刹时瞪大双眼。
前有刘瑾,后有王守仁,左手金尺,右手宝刃。
杨佥宪?
“臣领旨谢恩。”
非论其为人如何,是否手不洁净,对天子绝对是忠心耿耿。
威胁,赤果果的威胁!
他不熟谙江南宦海,也不筹算和本地官员撕扯,纯粹华侈时候。与其跳进浑水,和一群人摔交,不如寻觅外援。
当下,刘公公额头冒汗,心肝剧颤,动也不敢动。仿佛是被猫按在爪下的老鼠,落在天敌手里,越是挣扎,死得越快。
群臣沉默,有脑袋转不过弯,仍想持续出声的,也被同僚拉住。不能再劝了,再劝,天晓得会是甚么成果。
“陛下准了?”
真有不怕死敢越界,比方许秃顶之流,部下三十多条海船,上千海贼,威胁江浙福建等地安然,本地卫所必会出兵-围-剿。
朱厚照说话时,张永走下御阶,手捧短刃,送到杨瓒身前。
王主事没有再问,走出库房,掸掉官跑上的灰尘,正了正官帽,大步穿过回廊,行向值房。
刘瑾低头,苦水往肚子里咽,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奴婢情愿。”
杨瓒的名声,王守仁也曾听过,现在劈面,只觉传言当真不成信。
何况,江浙之地,山高水远,如若杨瓒犯下公愤,天子远在北直隶,一定能救得了他。
三句话过后,杨瓒道明来意,谢郎中蹙眉,道:“贤弟莫要谈笑,钦差出京绝非儿戏,随员当由六部报送内阁,呈递天子钦点。”
连落两道惊雷,群臣被炸得头晕目炫。
起家时,灰尘扬起,不得不眯起双眼,咳嗽两声,闻道:“谢郎中寻我何事?”
于刘瑾而言,随杨瓒南下是个苦差。换成王守仁,无疑是馅饼从天而降。
同理,碰到杨瓒,刘公公只能自认不利,撸起袖子,奔赴江浙,和大小官员狠掐到底。
“陛下,臣经沉思熟虑,方决意请刘监丞随行。”
巡查御史以外,监察御史便有十人。又有加衔的提督、巡抚、经略等官,随便哪一个,都能和杨瓒打一场擂台。
这一回,是在都城没抽够,要到南边持续抽?
纵有钦差之名,到底资格尚浅。
“敢问杨佥宪,所为何事?”
毕竟是御赐之物,扣上一个不敬的罪名,杀了也是白杀。不见庆云侯世子仍在诏狱常驻,罪名之一,便是对先皇御赐之物大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