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页/共3页]
的木匾也成了酱红色。这是恩贡老爷新盖上房后弟子恭贺的牌匾,时至本日仍在传达着当年的风景。谟公弟兄两人,哥哥读书,弟弟种田,是一个抱负的耕读家世。哥哥所生二男,弟弟膝下无子,由哥哥的二儿子承嗣。岂料就在新上房完工不久,他的大儿子英年早逝,独一的孙子俞汝培尚在襁褓当中。谟公皓首穷经,得了个候选州判的浮名,突遭中年丧子的打击,今后偶然退隐,在本村办起私塾,教书为生。他劝说儿媳将俞家的根底抓养成人。儿媳服从奉劝,没有再醮,吃斋念佛,哺育汝培。二房的嗣子仍然后继无人,两门人系一条根。恩贡老爷回天有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十三岁的孙子下地扑粪。他不得不把教鞭交给本身的关门弟子,大清廪膳生员四老爷。临终前,由他口嘱,关门弟子四老爷执笔,为新修成的俞氏家谱作序,也算作临终遗言:
受业 季承祖
玉梅听得喜上眉梢,想到儿子当初逃学的事,内心非常感激王校长,“多亏了人家王校长,不是人家想着方剂教诲致祥,别说得奖,这阵上不上学都两当一着呢!你记,刚上学那会他逃学多短长!”致祥用力拽她的衣衫襟子,她才笑着止住话头。
老天垂怜,老宅的第三代传人俞汝培膝下三子,俞炳仁、俞炳信、俞炳义。尊祖上的遗言,老二俞炳信再次为二房承嗣。老三俞炳义起先在四老爷的私塾就读,故里镇办起新式小学后,又去故里。小学毕业后,本县还没有办起中学,适逢抗日战役发作,京津沪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秦安县办起职校,就去了秦安职校。俞炳义学的是纺织,毕业后先在兰州西北军政织布厂做工,后在皋兰县当局合作指导室任职,因为老婆多病弃职回家。保长池占山两次派来壮丁,大哥俞炳仁为了俞氏耕读家世得以持续,挺身而出,当了壮丁。俞炳义一气之下,考取了李国栋创办的静宁县乡政职员练习班,在兰州五泉山西北军事练习团接管为期七天的练习后,被派到故里镇担负主任做事。未满一月,静宁县束缚,他背着铺盖卷回了家。就因为这一个月的经历,接受了两年的集训后,俞炳义回家接管管束劳动。
一股多日不见的愉悦掠上俞炳义的心头,他当即从庄院后的花椒树上折下几个花椒刺代替图钉,把奖状端端方正钉在“广厦春高”匾额下的正中墙上。
岁次乙未年八月 毂旦
“曾祖寒素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