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3页/共3页]
狡兔死,喽啰烹。若当年忠君为国的靖安侯也难以善终,那难保今后的他们不会是一样了局,仁德殿外的氛围俄然诡异起来。
嘉宁帝晓得这些大臣在想些甚么,看着他们眼中对帝王的尊崇更加淡去,他皱紧眉,这类时候他不能甚么都不做。
“皇祖母,十年前父皇下旨赐帝家满门极刑的那晚,我去了慈安殿的佛堂。”
后妃公主的位置上,安宁坐得笔挺,她沉默地望向任安乐,一双眼黑不见底。
“诸位大人,帝家之事和我父皇无关,我父皇也全不知情。当年将密信送往帝北城、号令忠义侯截杀帝家军的人是、是……皇祖母。”
此时,望着石阶上立得稳如泰山的任安乐,众臣齐皆沉默下来。他们也想晓得,当帝家孤女隐姓埋名十载,一朝揭穿十年前的本相时,皇家到底要如何应对?
但这话却不能说,也没有人有胆量说。
明王是太祖独一还活着的兄弟,在宗亲中辈分最大,声望最高。此事已牵涉到太后,他纵使不肯掺杂,也不得不出来讲一句。
闻声任安乐的话,众臣才算舒了口气。
太后身后站着的张福脸刷的就惨白下来,冬九腊月的时节,额上的汗竟比夏季出得还多。
众臣呼吸一滞,韩烨神采亦是一变,却听得任安乐朗声道:“但是依臣所见,若陛下是那幕后之人,统统的统统都能解释得通。为何我父亲毫不思疑那封手札的真伪,为何忠义侯会依密令行事,未有半点推委……天下间能做到如此境地者,不成否定,陛下的怀疑最大。臣不肯冤枉陛下,可臣也不想一门委曲不得昭雪,臣恳请陛下拿出证据,向臣和天下百姓证明……陛下无辜。”
“陛下。”任安乐举头,“先从那封送到帝北城的密信提及,能临摹笔迹者虽有,可前提是那人必须熟知被临摹者的惯用笔法。据臣所知,陛下每日的笔墨都会送进皇家珍阁典藏,无用的当日便会烧毁,皇宫保卫森严非常,陛下的物品更是被严加看管,恕臣直言,这世上最难仿照的便是陛下的御旨。至于天子玉玺,若非熟知内宫之人,又怎能等闲的偷到手。并且那人还能将歪曲的信函藏于靖安侯府,背后的权势更是不容小觑。”
满殿寂静。众臣瞪大眼,望着朗声诘责的任安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大靖之上视帝家为眼中钉肉中刺处之而后快的那人,不就是……固然尽力禁止着神采,但众臣的眼神还是不由自主地朝御台上飘去。
“那日父皇赐了帝家极刑,我本想去慈安殿求祖母为帝家讨情,但是殿外保卫森严,我和良喜就爬进了慈安殿后的佛堂。当时,皇祖母和张公公也在佛堂,我在佛像后亲耳听到张福说是他偷了父皇的玉玺,遵皇祖母之令将捏造的御旨送往晋南,才骗得靖安侯出兵西北。”
二十年前大靖皇朝刚立之时,太祖和帝家主两擎天下,韩家和帝家不管兵力,还是声望皆在伯仲之间。一山不容二虎,若天下间有谁对帝家心胸顾忌,说句内心话,全大靖朝官百姓都晓得,唯有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