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赶庙会[第2页/共2页]
吃呆三混两混,在路边一间豆腐坊内鼓捣了一个多时候,出来时身上多出了一个小包裹,铜钱也花去了一半,剩下的一枚开元通宝则买了一只火折子、一捆干柴、一张竹竿挑着的布幡,恳求一名代写手札的先生在布幡上写下“回禄降世”四个大字。吃呆拎着包裹,扛着竹幡,在寒山寺庙门外不远处选了块洁净处所,蹲在路边扯着嗓子喊道:“卖神衣嘞,卖神仙穿过的衣裳嘞!南来的北往的,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清仓挥泪跳楼大甩卖,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儿嘞!买啥都两元……靠,这句词儿如何漫步出来了!”
吃呆掂动手中的铜钱,大踏步朝山上走去,头也不回道:“不消多问,擎等着收利钱吧您吶!”
转眼间又是阳春三月,江南已经闪现出桃红柳绿的色彩,山野间草木一片湛青,望之郁郁葱葱,荫嵡喜人。正巧赶上寒山寺打春骨气的一场庙会,寺庙一带红墙以外已是非常熙攘热烈,售卖各色玩意儿和吃食的小发卖力呼喊,来往香客也垂垂多了起来。
“可不是,就这么一件褴褛也敢当神衣卖,我看这小子八成是穷疯了吧……咦,张孀妇在家穿甚么衣服你是如何晓得的,莫非你们两个有一腿?”
一只铸铁小炉,两只小耳朵锅,炭火、精肉、香芜、胡椒、面案,两张油腻腻的木桌和几张条凳,便是郑老爹的全幅产业。
年青男人赔起笑容解释道:“我身上没钱,以是才请您老揍我一顿解气呀,快点打吧,打完了棍子还给我,我去李大娘那儿吃胡麻烧饼还得用呢!”
真有很多功德之徒妄图新奇,被吃呆的叫卖声吸引过来,围着吃呆的摊子群情纷繁:“神仙穿过的衣裳在哪儿呢?拿出来给我们长长见地呀!”
姑苏城畔,寒山寺外。
巧娘生得很有些色彩,在七里八村也是有些名声的俏丫头,跟着寡母和大哥度日,糊口贫寒,不免做些抛头露面的买卖事,此时穿戴平常粗布衣裳,一袭青丝以青布方帕包住,面前放着三个竹篮,别离装着胡麻饼,羊油馕饼和芝麻大饼,正数着今儿一早上赚了几枚铜钱,见到吃呆惹怒了郑老爹,赶紧上前将吃呆拉了过来。
“你此人呀,不好幸亏村里待着,为甚么跑到这里来骗吃骗喝,如果骗到外村人头上,被人揍了一顿可如何办?”
因为时候尚早,很多远来的香客未曾上得山去,只在山脚下背风的虎跳沟一带盘桓歇脚,这里便天然构成了一个小型的临时集市。
巧娘在吃呆的小臂上掐了一把,同时塞给吃呆一便条风干的猪肉脯:“一个整日里不务正业的游侠儿罢了,非得说本身是甚么豪杰豪杰,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你呀,饿着也是该死!”
郑老爹做的是小本买卖,繁忙一天下来也赚不到几个辛苦钱,不过一碗云吞还是尽赔得起的。郑老爹本性良善,做不得吵架人的事,只是气咻咻的将棍子丢到一边,狠狠瞪了年青男人一眼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