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官职制度(上)[第1页/共9页]
范阳节度使别称幽州节度使、卢龙节度使,设置于唐玄宗天赋2年(713年),有兵7.5万、马6500,首要任务是防卫奚和契丹。范阳镇是安史之乱的策源地,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9州。
唐五代品阶勋爵轨制
职事官都是流内官,别的另有流外官,《隋书·百官志下》说:
夔国公刘弘基(唐高祖期间的功臣)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唐玄宗21年(733年),从关内道划出了京畿道、从河南道划出了都畿道,将江南道分红了江南东道、江南西道(江西省由此得名)、黔中道,共为十五道。
唐太宗大兴马政,破格汲引长于养马的刘武周降将张万岁为太仆少卿,专掌监牧养马达24年之久,监牧养马就达20多万匹,创汗青记载。唐朝办理军马的最高机构是太仆寺。卖力养马的监牧多设在关内、河东、陇右诸道。唐高宗麟德年间,监牧马匹增至70多万匹,再加上军镇、驿站、闲厩等的马匹,总数量不下于100万。不过,唐高宗将张万岁夺职,唐朝的马政开端走下坡路。唐玄宗开元初年时,监牧的马匹又只剩下24万,唐玄宗初年答复马政,获得过必然的结果。不过,安史之乱后,边兵内调,吐蕃入侵陇右道,唐落空首要的陇右监牧。
太府寺是秦汉九卿之一的少府的持续。办理:长安东西两寺、洛阳南北两寺,国库等等。是九寺中最有实权的之一。
文散官29种: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特进,正二品;光禄大夫,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银紫光禄大夫,从三品;正议大夫,正四品上;通议大夫,正四品下;太中大夫,从四品上;中大夫,从四品下;中散大夫,正五品上;朝议大夫,正五品下;朝请大夫,从五品上;朝散大夫,从五品下;朝议郎,正六品上;承议郎,正六品下;奉议郎,从六品上;通直郎,从六品下;朝请郎,正七品上;宣德郎,正七品下;朝散郎,从七品上;宣议郎,从七品下;给事郎,正八品上;征事郎,正八品下;承奉郎,从八品上;承务郎,从八品下;儒林郎,正九品上;登仕郎,正九品下;文林郎,从九品上;将仕郎,从九品下。
注:本表据《新唐书·百官志》制
刑部是司法行政机构。事情有刑法公布和按覆诸狱囚徒、官奴和官婢的办理等等。
4九寺五监
邹国公张公谨(王世充旧部、李世民气腹、篡位主谋)
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补阙、拾遗是唐朝的谏官,分左、右而置,左属于门下省,右属于中书省。
1、职事官与散官
职事官与散官的称呼始于汉朝,到隋代才有明白的辨别。隋文帝时,制定特进、摆布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紫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朝散大夫等为散官,以加文武大臣德行卓著之人。六品以下,又有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品级分十六等,为散号将军,授予有功武官。炀帝时,拔除四十三散号将军。至唐时才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文武散官轨制。文散官从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共二十九阶,武散官从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副尉共四十五号三十一阶。此中有十六个散官号是专门授给归附的少数民族酋长的。按规定,凡九品以上职事官,皆带散官号,谓之“本品”。如果本品高而职事官低者谓之守某官,本品低而职事官高者,谓之行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