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惊慌失措,荒唐应对[第2页/共2页]
这些题目,都深深困扰着山西高低文武。上至总督,下至州县,全数杜口不谈,毕竟这事一旦上达天听,恐怕就叫自家人头落地了。
而最为关头之事,则为官军无饷,以客军李卑所部为例,在册兵丁三千六百余人,实则只要一千不到,按例每月发饷约两千两纹银并米面杂粮,但至本日,一岁已去八月,实发银子不过三千出头,其部多以劫夺处所为生,州县多有弹劾,均被压下。
“再者,布政使司衙门,今岁欠额甚大。恐怕现在也是坐立不安,前番又送手札来了,魏伯安现在还在前厅呆着,前次见过,就请调原任宁武总兵领麾下兵马马上赶赴晋中平乱,可惜孙显祖现在已在介休与贼兵大战,等闲不能撤下,而西头秦地贼人,不竭度过黄河入晋,虎大威又沦陷贼手,直叫老夫半晌不得安宁啊。”
偌大的摊子,交由自家一手筹办,可惜现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今岁下拨饷银不过戋戋四万两银子,宣大一线不提,毕竟驻扎原地,苦死守着几亩军田刨食,还能勉强度日,但是山西镇的局势,就真逼真切的叫人绝望了。
那幕僚没的法了,干脆和盘托出,“大人,布政使衙门魏伯安就在厅外,我早就听闻徐大人有借机调离是非地的设法,可惜现在天大的洞穴不堵上,恐怕迟早垮台,何不请他一道前来商讨?再者,总兵官尤世禄亦是以犯难,推委疾病缠身,眼下恐怕也是寝食难安,干脆一道请来,商讨安妥,只需高低一心,朝廷必不晓得。”
实在是晋地已无粮饷可支,前番他以奏本送达都城,祈求天子留山西镇今岁三饷(∑,练,剿,辽)节流十万金留在晋地,充作军资,成果天子不准,以辽东大战期近,严令马上押送进京,可山西镇眼下那里另有这般多的税赋。
张宗衡闻言虽惊,但细细考虑下来,却不得不说有几分操纵的余地,“招安贼人之计,可行否?”
自从秦地流窜至晋地的流寇残虐以来,他得朝廷严令,统辖宣大精锐八千多人,一向驻扎临汾,每日拿着这般得胜,那般大捷的奏本看着,内心底却早就不报任何但愿,流寇之众,曰二三十万人,而自家以不到一万朝廷兵马围歼,不过拆了东墙补西墙罢了。
张宗衡身边一亲信幕僚,现在也呆立不住,这事可大可小,就看如何筹办了,“东翁何必心忧。此番不是代州又叫人传了信来?言那贼人李璟,有招安之意,何不借机招安,如此,不必再兴雄师,晋中即平也。”
ps:感谢知名无天的月票并打赏,感谢合座的588赏,感谢紫风,神一样的古迹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