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末年》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34章 惊慌失措,荒唐应对[第1页/共2页]

忠心感激每一名订阅本书的书友,感谢。

张宗衡也毫不是坐以待毙之人,眼下见有活路,那里不死死抓住,直接道,“本督这利市札一封,召回尤总兵,亲身面议,你且出去,密查魏伯安的口风,如果事成,相邀徐布政往临汾一叙,此事担搁不得,却也草率暴躁不得,你务必谨慎筹办。”

“代州局势腐败致斯,如何交代的畴昔啊。”

“当真?!”张宗衡闻言瞪目,面露精光,如果如此,何尝不能活命,归正到了此等境地,山西局势已是有力回天,如果一旦暴光,上高低下有司衙门,一个也别想跑掉,至于招安以后如何,届时再计议去了。

那幕僚没的法了,干脆和盘托出,“大人,布政使衙门魏伯安就在厅外,我早就听闻徐大人有借机调离是非地的设法,可惜现在天大的洞穴不堵上,恐怕迟早垮台,何不请他一道前来商讨?再者,总兵官尤世禄亦是以犯难,推委疾病缠身,眼下恐怕也是寝食难安,干脆一道请来,商讨安妥,只需高低一心,朝廷必不晓得。”

张宗衡闻言,忧?的摇了点头,“何其难也。晋中炊火四起,各地多报匪患。恐叫不下数万之众,半晌之间,没法全面,而朝廷逼迫甚急,本月已发公文数道,催促粮饷。我前番以宣府巡抚沈棨(念qi)先挪拨驻屯军粮五千石运送蓟辽处,可惜车水杯薪,缺额甚大啊。”

张宗衡身边一亲信幕僚,现在也呆立不住,这事可大可小,就看如何筹办了,“东翁何必心忧。此番不是代州又叫人传了信来?言那贼人李璟,有招安之意,何不借机招安,如此,不必再兴雄师,晋中即平也。”

曰破贼三千,追杀三十余里大胜之,突然听闻欣喜若狂,可叫军中查验,其部仆人丧失七人,兵丁逃窜二十余员,外带折损骑军四人,只砍下贼人头颅一具,俘获青壮十二人,妇孺百人罢了,这也叫大胜?莫要觉得自家老胡涂了,砍些百姓前来冒功,这等事,幸亏没叫按察使衙门晓得,不然恐怕又得问罪。

自从秦地流窜至晋地的流寇残虐以来,他得朝廷严令,统辖宣大精锐八千多人,一向驻扎临汾,每日拿着这般得胜,那般大捷的奏本看着,内心底却早就不报任何但愿,流寇之众,曰二三十万人,而自家以不到一万朝廷兵马围歼,不过拆了东墙补西墙罢了。

张宗衡闻言虽惊,但细细考虑下来,却不得不说有几分操纵的余地,“招安贼人之计,可行否?”

偌大的摊子,交由自家一手筹办,可惜现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今岁下拨饷银不过戋戋四万两银子,宣大一线不提,毕竟驻扎原地,苦死守着几亩军田刨食,还能勉强度日,但是山西镇的局势,就真逼真切的叫人绝望了。

ps:感谢知名无天的月票并打赏,感谢合座的588赏,感谢紫风,神一样的古迹打赏。

临汾府城地点之地,现任宣大总督临时节制诸军衙门里。

那幕僚也是被逼的无法了,直接抛出一句叫张宗衡傻眼的话来,“摆布是个难堪,何不两害相权选其轻,既然代州贼人有招安之意,何不先行约谈,只许先行补上朝廷欠额,再行招安之计,若贼人至心实意,则必借此消弭隐患,戋戋贼寇,若等雄师安定晋南,再行北进,届时叫其人头落地,高低具得好处,那个晓得?”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