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 14 章[第2页/共4页]
方提学看了宋时一眼,很有兴味地问:“我觉得你这几年只闭门读书了,却不想还与匠人揣摩这些利民的物事?”
行到县北北高门前,已见到宋大人带着一县举子、生员、有才名的儒士在长亭相迎。方提学观察了一番县内超卓的学子,一一问了经籍,见世人都能引经据典,流利地答上来,便夸了世人几句,叮咛道:“本官不能在武平久留,待会儿便先去县学一观,再渐渐看各地社学。”
方大人也不甚用心看,叫人收起禀帖和宋县令让人送来的蜂蜜、茶、蜡、竹丝漆枕等物,倒是取了一柄柔滑如绢的竹掌扇,本身摇扇借风,对劲地说:“宋令故意了。五今后本官就到武平,你叫人送信,令他朝晨出县相迎便是。”
方提学看着他眼睛发亮,满面高傲的模样,也不由笑了笑:“以实心做实事,你倒是个研习实体达用之学的苗子。不过这实学也要以经学为本,你才刚过了县试,经学尚不踏实,不成为了末节干碍本业。”
提学下榻的房间也普通陈列得散逸:书案头摆着小巧的松石盆景;几上供一支细颈花瓶,插着半绽的粉莲;倚墙书架上摆几套新书;墙角处随便安插几处黄杨根雕木架,上摆着轻烟袅袅的山川盆景。
提学现在被宋大人和县丞、教谕及县里的举子们簇拥,也重视不到他一个小小生员何时掉队,何时又赶上来。走到县学门前时,他又瞥见宋时落在稍后一点的处所,还觉得他一向着,便含笑指着校前泮池说:“你们这些重生员也该入黉舍了,我在武平能待数日,说不定还能见着你们行入泮礼。”
学政下县梭巡,也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走的,而是要先下谕单晓谕各县驱逐,带着学政衙门的差役同业。
方大人点头道:“我看也不像你一个未入宦海的后学手笔。这断断乎是个爱民如子、好学不倦的老前辈自赞之语。”
算了,才伎不敷,就才子上吧。归正方大人也不是那种好歌女的人,与其赏妓乐歌舞,不如赏诗词书画,万一得大人点评几句,还能给他们县里的才子们扬立名。
方提学大喜,叹道:“这楹联方是我辈住处该挂的,却不知是谁作的?”
方提学猎奇地看了一眼,只见那盆景里的水面泛着云雾般的白烟,寒气劈面,竟是冰水。他想伸手去摸,宋举人忙提示道:“这里不是好冰,是加了硝石的水,取其生凉之用,也为这盆景添几分兴趣。老先生如欲用冰,下官这就命人取来。”
府宾馆这几天也重新装点一新,劈面便有假山隔断视野,将本来四方的馆舍衬得盘曲幽深。提学所住的院子上挂着前朝御史题的匾,两旁挂着一对“登堂尽是论文客,入箧从无不法钱”的木刻楹联。
他一句话不但了然本身读书之志,还暗祝方提学回京升任部堂高官,听得方大人满心熨贴,拉着他同车,往县衙前的府宾馆去了。
这期间的读书人太短长了,看个楹联就能猜出人家身份,跟算命一样准。幸亏他不是个爱拿别人诗词装逼的人,不然分分钟被打脸。
这禀启里用的都是宦海套话,上面写得千篇一概,上官实在也不细看,大抵上用词尊敬、格局不错就行。他刷刷几笔写好,便叫人到街上买了大红禀函、白棉套封,将禀启连同武平县快马送来的土仪装好,上给方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