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14|第 14 章[第1页/共4页]

方提学大喜,叹道:“这楹联方是我辈住处该挂的,却不知是谁作的?”

但方提学出来看时,却见学舍内里的粉墙刷得极干净,走廊一面墙上贴满生员的功课,文笔字体皆有可观处,纸边有教官用蓝笔写的点评,看得出字字用心。

院中还模糊浮动着薄荷香气,轻风徐引,凤尾森森,碗莲清气与薄荷寒香交叉在一起,令这小院尽是清冷之意。正仲夏气候,这院子却没有半分燥气,更不闻蚊蝇嗡嘤,不见小虫扑人,的确叫人踏出去就不想再出去了。

算了,才伎不敷,就才子上吧。归正方大人也不是那种好歌女的人,与其赏妓乐歌舞,不如赏诗词书画,万一得大人点评几句,还能给他们县里的才子们扬立名。

宋时之前也因为搞科研被人劝过,现在听方教员说他是“利民”,腰板儿就悄悄挺直了些,自傲地答道:“读书是为了利民,做这些也是为了利民,门生只想能做一样是一样,教百姓们多享些便当。”

学政下县梭巡,也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走的,而是要先下谕单晓谕各县驱逐,带着学政衙门的差役同业。

这禀启里用的都是宦海套话,上面写得千篇一概,上官实在也不细看,大抵上用词尊敬、格局不错就行。他刷刷几笔写好,便叫人到街上买了大红禀函、白棉套封,将禀启连同武平县快马送来的土仪装好,上给方学政。

方提学不由有些赞叹:“宋令才上任数月,便把黉舍修成如许,实是贤才可贵。现在的府县官员多数只肯在赋税督运上用心,早忘了太·祖当年曾诏令把办黉舍当作第一件大事,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府宾馆这几天也重新装点一新,劈面便有假山隔断视野,将本来四方的馆舍衬得盘曲幽深。提学所住的院子上挂着前朝御史题的匾,两旁挂着一对“登堂尽是论文客,入箧从无不法钱”的木刻楹联。

方大人也不甚用心看,叫人收起禀帖和宋县令让人送来的蜂蜜、茶、蜡、竹丝漆枕等物,倒是取了一柄柔滑如绢的竹掌扇,本身摇扇借风,对劲地说:“宋令故意了。五今后本官就到武平,你叫人送信,令他朝晨出县相迎便是。”

宋时晓得这机遇可贵,躬身谢道:“恩师这般珍惜门生,门生们戴德不尽。来日入泮礼必为武平一县文人乱世,到时门生自当作文记之,若差能入眼,还望恩师点评几句。”

馆舍处统统限,宋大人就安排墨客们在天井中饮茶乘凉,只由县里官员们引着方大人和他带来的家人进房。

提学下榻的房间也普通陈列得散逸:书案头摆着小巧的松石盆景;几上供一支细颈花瓶,插着半绽的粉莲;倚墙书架上摆几套新书;墙角处随便安插几处黄杨根雕木架,上摆着轻烟袅袅的山川盆景。

长汀、武平两县间只隔三百里,乘马车只要两天就能到。方提学特地带宋时跟着本身归去,进城前还在城外驿馆歇宿了一宿,换上崭新衣袍,趁早上风凉,乘车进城。

宋县令却听不得别人说儿子弄的东西不好,忙解释道:“老先生放心,这硝石用过一回,再炼一炼还可再用,并不破钞甚么。”又问他:“气候酷热,老先生可要用些冰糕么?若不能用冰,下官便叫人送井水湃的果子上来。”

内里的桌椅虽不是新的,却也漆得油亮,没有甚么缺损之处。屋内窗户敞开,敞亮爽眼,四壁糊着乌黑的墙纸。墙上悬了蒲艾,和着感化多年的书墨香气、不知那边来的薄荷清气,叫人一进门便觉醒脑提神,公然是读书的好处所。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