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生死茫茫(一)[第1页/共2页]
“皇太后御圆明园了,”载垣喃喃自语,对着肃顺笑道,“这是如何回事?”
“老六,”端华放下盖碗,语气有些严峻,他警告地对着肃顺说道,“那话可不能当真,万一皇太后气出个好歹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皇太后看着圆明园的大宫门,内心唏嘘不已,未曾想一年未到,重返西郊,已然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听到德龄说的话,皇太后微微点头,“肃顺不会这么不睬智,他固然放肆,脑筋可还是在的,印章是大行天子赐给我的,我是天子的生母,现在是皇太后,”杏贞就着安德海的手渐渐走入圆明园,“他拿着天子的谕旨让我缴还印玺?这欲置天子于何地?”这但是不孝的行动,并且还是摆在明面上的,为世人所诟病的不孝,就算天子现在没法治他,将来亲政,谁都不会给他说好话,肃顺凡是有智商,就不会做如许的事儿,“他如果真的如此号令,也不过是为了向本宫请愿,他有这个手腕,能够让本宫碰一鼻子灰罢了。”
。。。
“行,就按你这猴子的话来办,现在我表情好了,”杏贞让宫人把船泊岸,“晚膳看看有没有好菜,如果我吃的不香,那就该罚你了!”
焦祐瀛也正欲安慰,“好了,我岂是那样不知轻重的人,”肃顺微微一笑,自古胜利者对动部下败将都是向来很宽大的,或者说,感觉和本身不对等的敌手都是非常具有胜利者的怜悯心,“只不过想让皇太后识相一点,这话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罢了,”肃顺放动手里的折子,那边头写的是僧格林沁恭请圣安,想前来行在的折子,“让她明白一些,如何好好保养天年,现在看来这话说的模样不错,太后娘娘见机地去了圆明园,也是感觉不该在天子回銮登极的时候闹甚么幺蛾子,这便是极好。”肃顺精力抖擞,一副志对劲满的模样,“祺祥改元,新帝登极,国朝又是一番新的气象,恰是君臣同心戮力,开天辟地的好时候来了!”
杏贞点点头,一番懒懒的模样,仿佛甚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也不必见面说话了,德龄你多辛苦些,多跑几趟吧,现在天子和梓宫顿时回銮了,我的内心啊,也没甚么设法,就先等他们返来了,再看吧。”
玄月初三日,穿过早膳,敬事房总管寺人来请驾,到澹泊敬诚殿行启灵礼。小天子奠酒举哀,撤去几筵,由肃顺亲身批示,把梓宫请到一百二十八名伕子所抬的“大杠”上,然后御前大臣醇亲王和景寿,引领着小天子到行宫大门的丽正门前恭候,等梓宫颠末,带领文武百官跪奉上道。这时贵太妃的黑布轿,已在行宫侧门等待,小天子还是跟着贵太妃一起,由间道疾行,先到喀拉河屯行宫,仓促传过午膳,由景寿陪着,乘轿到“芦殿”——席棚搭盖,专为停奉梓宫之用的粗陋殿廷,奠了奶茶,还是回到喀拉河屯行宫。
“喳。”
“娘娘,行在那边,传来谨慎,军机里头,肃顺仿佛要扬言把大行天子赐给您的印章收回呢,”皇太火线才下了轿辇,德龄就在身边说了这么一句。
杏贞坐在小舟上,听着冯婉贞的歌声,吹着轻风,郁结的表情终究发散了些出来,冯婉贞一曲歌罢,杏贞不由得点头,“目前有酒目前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实在是精美,罗隐此诗深得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