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甜杆[第2页/共3页]
现在宁婉却让爹从虎台县里买了几斤白糖,这是要比三家村人平常吃的红糖还要贵很多的,酿了几坛酒,又做了糖葫芦。
连收了三四天的高粱,宁家二房人多地少,看着自家的高粱就要收完,宁大伯便让大江哥和春玲嫂子先过来帮工。有了大江哥和春玲嫂子,家里的人手又余裕了些,又紧着干了几天,终究在霜降前将高粱都晒到了场院里。
宁婉见状内心欢畅,她固然肯干,但毕竟是个半大的女孩儿,又能有多少力量?如何也顶不得半小我用的,但是如此换了工,家里的农活便起码快上一倍。
白菜、萝卜是秋菜的大头,用刀砍下白菜白日放在院子里整齐地摆成一排排的晾晒,晚垒起来用旧被子盖上,萝卜也放在院中晾着,过些每天后水分就少了很多,当时便能够收起来了。
于氏也笑,“本年毕竟是马年呢!”
高粱凡是的产量在每亩三石多,到了四石就是很少见的了,也不怪全村庄人都很欢乐着呢。
于氏看看丈夫和女儿就笑了,公然折下一段甜杆吃了起来,“真甜。”
家里的事情忙得差未几了,大师便急着上山采山货。先前宁婉就向爹娘说过,春季的山货才是家里最挣钱的,公然不错。
于氏和宁婉都心疼,“这些日子太累了,总要在家里歇上一天再去吧。”
实在不管是甜杆还是谷霉,都是高粱没长成,但是因为很少见,味道又好,大师见了它们不但不活力反而都是欢畅的,只是这类东西也不能多,如果多了家里收的粮食就少了,那就会是非常糟糕的事了。
萝卜切成手指头粗细放在盖帘上晒,晒上几天要加上盐揉一揉再晒,干了以后收起来,待到夏季时拌些酱油早餐时吃再好不过了。
收高粱固然是很累的活儿,但是也有风趣的事,就比如有这时候能吃到甜杆。本来有的高粱如果没结出穗,高粱杆就会特别的甜。剥去高粱杆上的外皮,将内里乌黑的芯咬在嘴里,一股又清又甜的水就流了出来,比泡的糖水还要好喝。
余老爷子天然晓得宁梁再宝贝他的两端驴不过了,但他却不是不讲理的人,且三家村里也有些商定俗成的端方,借了人家的东西用天然是不能白借的,是以从速笑道:“我也不白用你家的驴,你看……”
余老爷子指着毛驴说:“你们家的驴这会儿也不消,能不能借我家送几次高粱穗?”本来余家的地离村里的场院最远,割下的高粱穗用人力背参加院里也不是一件轻省的活儿,他见宁家用毛驴送高粱穗,便过来借驴。
宁家往虎台县送菜的时候久了,两边越来越熟,望远楼等几处酒楼里的山货便全由宁家供了,秋收前宁梁多送了几次,又打了号召,眼下有了时候天然要再送些东西畴昔,太久不去只怕生领悟断了。
眼下正要晒萝卜干、腌酸菜。
俗话说春种秋收,春季就是收成的季候,粮食收完了又接着收菜。这时菜园子里的菜多数数都罢了园,因为经了霜菜就变了味,不再好吃,此时便都摘了下来,唯猪冬瓜却不怕霜,只留在地里,经了夜间圆滚滚瓜身上便挂了一层白霜,煞是都雅,吃的时候味也更胜常日。
宁婉从余老爷子一开口时就当即有了筹算,现在从速笑吟吟地插话,“爹,要么我牵着两端毛驴去运高粱,余家来两小我换工?”用毛驴运粮,绝对顶得上一个壮劳力,两端毛驴恰好换两小我来帮自家收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