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城管无敌》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五、民国地主不好当(北方篇)[第3页/共5页]

最后,哪怕在我党出世之前,乡间的农夫也是整天抗租肇事,各式拖欠,想要把租籽实足地收齐,根基就是不成能的任务。特别是收成很差的时候,常有人卷了粮食弃田而逃,让地主家里甚么都收不到。

哪怕是在交战动乱的承平天国期间,除了作为反贼的承平军、捻军以外,湘军、淮军、楚军这些挂在朝廷名下的兵马,凡是也都会对他们有些顾忌,从而不敢劫夺得过分度。不管是再如何放肆的兵头们,只要尚未决计谋反,不然对待这些人脉干系盘根错节的地主缙绅,多少也会有些顾忌。

陕西原有人丁1300万,但在这三年大荒中,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高达300多万人,流浪失所者600多万,二者合计占全省人丁的70%。按照某些本国记者的描述,饥民的尸身常常在安葬之前就消逝了,在一些村落,人肉乃至被公开售卖。

比方四川全省在清末只需扶养新军一镇(相称于一个师)12000人,外加差不多数量的绿营旧军,另有向云南、贵州、甘肃供应约250万两白银的财务补助。

当然,地主们也能够设法进步地租,把这些承担转嫁到农夫头上。但是地盘上的出产就只要这么多,哪怕不给农夫留下一粒谷子,能够搜刮到的粮食也是有极限的。而军阀们发明苛捐冗赋的本领,倒是向来都无上限的,一下子搞出来六七十种附加税也是常事——比方青苗捐、烟捐、卫生捐、青山费、马盘费、接待费、人丁税、花灯税等等。正所谓“自古未闻屎有税,现在只剩屁无捐”嘛!

在这里,我们起首来会商一下民国期间地主们的糊口。

其次,在民国初年的河北、山东、河南、四川这些战乱频繁之地,就算是赶上了不兵戈的年代,军阀们为了扶养庞大的军队,以及保持豪华的糊口,从而分摊给地主们的赋税,也远比清末期间更加沉重。

至于更穷的贫农,每天能喝上两碗掺着树叶的番薯稀饭就算老天开眼了。

按照1930年的一份村落调查显现,如果没有工贸易之类的分外支出,只靠地里刨食,也没有体例回避捐税的话。那么地主的家里最起码要有200亩以上的好地,才气顿顿都吃白面馍馍,逢年过节吃一顿肉。

并且,在这些苛捐冗赋以外,军阀们还喜好向地主们以各种名义大肆分摊讹诈,经常能让人倾家荡产。

跟清朝比拟,北方乡村在民国年间独一比较较着的“当代化”标记,就是较为遍及地用上了火油灯,乡村照明已根基被火油代替——在此不得不平气一下美孚公司的倾销才气。要晓得,在当时的北中国乡村搞甚么火油灯的市场营销,几近跟在当代的索马里做小商品买卖一样伤害。

但是,如果你对打打杀杀之类的事情兴趣不大,只是想要过上比较当代化的糊口,那么可就非常困难了——按照1930年的一份统计,在河北清苑县11个村2000多户人家上万口人当中,统共只要自行车7辆、手电筒6个、热水瓶2个,而收音机则是一台都没有。电灯是不消想了,因为乡间普通底子没有电力,也没有自来水。如果还要本身弄发电机的话,仿佛只要那些雄师阀的家里,才气拿得出这很多款项。比方清末的袁世凯,在老故乡间退隐之时盖的别墅,内里不但有电力供应,还拉了电报线,连私家电报房都有。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