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可悲可叹的中世纪食谱[第1页/共5页]
3、可悲可叹的中世纪食谱
中世纪欧洲的奶酪,也不是当代超市里的整齐方块,而是一坨坨绿不啦叽的黏糊状物体,既像是牙膏又像是芥末膏,就是不像我们观点中的奶酪,让人一看就倒胃口。
当然,上述这些成规都是细枝末节,身为贵族领主,你完整可觉得本身打造一副公用的餐具。但是,在看到桌上放着的中世纪欧洲典范饭菜以后,你绝对会消减掉绝大部分的食欲。
就算是你的运气好,能搞到一些鲜肉,中世纪欧洲人在某些方面也实在是太不讲究了,很多处所乃至不晓得肉用公畜是要从小阉割的,最后割下来的猪肉比老母猪都要老,还带着一股没法描述的骚味儿——对于那些吃惯了当代菜肴的穿越者们来讲,包管每次吃这类“骚肉”都会难受得跟受刑一样。
而饮茶与喝咖啡的风俗,则要比及十字军东征以后,才渐渐地通过阿拉伯人的地盘传入欧洲(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并且,在颠末穿越全部欧亚大陆的冗长旅途和重重转手以后,到达欧洲的茶叶代价已经贵比黄金,哪怕是大贵族也舍不得常常饮用。在这类环境下,你只能靠喝啤酒或葡萄酒来权作消遣。
趁便再说一句,固然中世纪的炊事不如何样,但能够当个贵族养几个骑士当狗喂,仿佛也挺有爱的(中世纪风俗,在贵族用饭时,狗和侍从都守在桌后等仆人的骨头……),应当能满足一些重口味女生的爱好。
以是,黑面包和白面包完整能够用同一袋面粉烤出来,辨别只在于野生。而贵族骑士们平时吃的面包,实在是介于白面包和黑面包之间——最敷裕的人家能够养几个仆人,从早到晚专门筛面粉。而在不那么敷裕的家庭,为了减轻仆人的事情量,制止把他们累倒,同时也是为了制止华侈一样能充饥的麸皮,只好把筛面粉的次数减少一些……至于最后烤出来的面包到底算是黑的还是白的,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除了盐以外,当时欧洲人餐桌上的调味料极少,没有咖喱也没有沙拉酱,沙糖和香料都要通过阿拉伯人的地盘入口,代价贵得可骇。当时候的沙糖是放在药店里卖的,对于欧洲人而言并非平常调味品,而是仿佛中国人眼中的人参一样的初级补品。
——《狼与辛香料》里的配角罗伦斯,就用一大袋货币才换了一小袋胡椒,还以为是很便宜的优惠价。
——煮熟的生果和生吃的蔬菜……感受上仿佛跟中国人的风俗刚好相反,必定会导致肠胃不适。
典范的中世纪黑面包,普通是用小麦粉稠浊大量的麸皮烤制而成——这类做法在中世纪已经算是佳构黑面包了。更有一些偷工减料的黑心面包师,竟然常常用心在黑面包中掺加木屑、小石头之类的杂物,比埃及人掺入面包的砂子更能磨损牙齿,也更可爱——后者好歹是被动享福,前者底子就是主动犯法啊!!!
——想要晓得北欧臭青鱼罐头有多么可骇的读者,能够参考日本动漫《萌菌物语》的开首部分。
最后,白面包是教会神职职员独享的专利,但很快就被人冲破了限定,成为了中世纪敷裕家庭们接待来宾的上等炊事。不过,在中世纪贵族们平常用餐的时候,白面包和黑面包之间常常并没有非常明白的分边界——普通环境之下,贵族和富人的厨房里都不会直接存放大量面包,而是储存粗面粉,或者说异化了大量麸皮的小麦粉。到了用饭的时候,再把粗面粉烤成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