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二 论功行赏[第2页/共3页]
现在是夏季,天亮得晚,以是此时还是半黑半白的气候,加上大雪纷飞,北风凛冽,巍峨的宫殿显得庄严非常。
但是执金吾乃是和九卿平级的职位,跟曹安民的卫尉一掌南军,一掌北军,吕布的寄父丁原就做过执金吾,部下北军曾有五万人,献帝迁都许昌今后,执金吾一向空置,先是曹安民以五官中郎将掌管皇城禁卫,现在曹安民固然升为卫尉,但是仍然没有组定都城南军,只是把握了皇城禁卫罢了,但是现在献帝下旨让曹彰组定都城北军,就即是把握了许都的兵权,但是一个首要的职位。
明显之前颍川太守夏侯渊要兼顾一个郡的地盘,对许都的节制还比较疏松,以是曹操才会让曹彰接办这个职位。
曹彰回到府上后让霁月唆使下人烧了水,沐浴后便即睡觉去了,这是他从官渡之战开端后睡得最舒畅的一觉,可惜却不能睡多久,因为他要上朝去听封了。
现在献帝提出,世人更是无可何如,现在九卿级别的官员曹家后辈就占了两个,卫尉曹安民,执金吾曹彰,并且都是执掌兵权的实权官职,这也意味着曹操对朝廷的节制已经到了极致。
献帝接着问道:“另有何事奏?”
献帝见孔融说话,便问道:“太中大夫有何话说?”曹彰似笑非笑地坐回了曹操身边,沉默不语。
一个寺人把那素绢拿给了献帝,献帝接过后展开随便看了看说道:“袁绍背叛,现在兵败,实乃自取其果,曹卿和诸将士劳苦功高,准奏!”说完又让寺人拿素绢给回了曹操接着说道:“此事曹卿自行筹办吧。”
曹彰看在眼里就晓得献帝对曹操的信赖已经到了极致,那素绢起码有三尺,献帝看不到一分钟就准奏,明显底子没看完,接着又让曹操本身去办,这放权放得真够完整啊!
(求保举,保藏。。。包养^_^)
扫了一眼劈面的董承和孔融,一脸不快,明显对曹操这类自把自为的行动非常不满,但是献帝却心甘甘心,这两人只要徒唤何如了。
当然也有不感冒的人,比如国舅董承,另有本来的北海太守,现在的太中大夫,孔子的N世孙孔融,他们底子就没有过来施礼的意义。
但是他却不晓得曹彰心机春秋已颠末端三十,并且有穿越近两千年的目光,孔融耍他,倒是找错了敌手,因而曹彰先发制人开口说道:“陛下,臣乞作诗一首,让太中大夫批评!”
曹彰分开本身府邸后便上了他的公用马车,先到了曹府等待曹操车架,然后父子俩的马车一前一厥后到皇宫前停下,接着两人并肩走向天子朝见百官的崇德殿。
曹操当即笑道:“太中大夫此言差矣,战国时有甘罗十二岁出使楚国,后归秦后秦王便拜为上卿,既然有此先例为何不当?何况组定都城北军多用降兵,我儿军功赫赫正能威慑军士!”
孔融是看准了曹彰文采不敷,以是才用这番话出言刁难,并且他用曹操来做类比,指出曹操是文武双全才气做大将军,而不是只要军功,这让曹操底子无从辩驳,汉末名流都善于抵赖,孔融也不例外。
这一番话说下来朝上群臣全数傻眼,封侯就罢了,有曹操这个老子封侯一点都不奇特。
世人的目光一起集合到了孔融身上,很多敢怒不敢言的汉官脸上都暴露了赏识的神采,明显是对他敢跳出来发言感到佩服,不过他确切有这个本钱,因为他乃当时着名的名流,称得上是名重天下,很驰名誉,他常在公家场合非议曹操,气势放肆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