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白鹿原》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1章[第2页/共5页]

这年夏收以后,书院开学了。五间正厅供奉着白鹿两姓列宗列祖显考显妣的神位,每个死掉的男人和女人都占了指头宽的一格,全部神位占满了五间大厅的正面墙壁。西边三间厦屋,作为书院,待今后门生人数生长多了装不下了,再移到五间正厅里去。东边三间厦屋居顶用土坯隔开来,一边作为先生的寝室,一边作为族里官人议事的官房。

两个孩子已经长到该当退学的春秋。这两个儿子长得非常相像,像是一个木模里倒出一个窑里烧制的两块砖头;固然春秋相差一岁,弟弟骡驹比哥哥马驹不但显不出低矮,并且比哥哥还要细弱浑实。他们都像父亲嘉轩,也像死去的爷爷秉德,全部脸部器官都尽力鼓出来,鼓出的鼻梁儿,鼓出的嘴巴,鼓出的眼球以及鼓出的眉骨,固然年纪小小却已显出那种以鼓出为表征的雏形底坯。跟着春秋的增加,这类鼓出的脸部特性将愈来更加凸起。

白嘉轩被推举为学董,鹿子霖被推为学监。两人商定一块去白鹿书院找朱先生,让他给保举一名知识和品德都好的先生。朱先生见了妻弟白嘉轩和鹿子霖,竟然打拱作揖跪倒在地:“二位贤弟请受愚兄一拜。”两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忙拉朱先生站起,几近同声问:“先生这是如何了?”朱先生俄然热泪盈眶:“二位贤弟做下了功德无量的事啊!”竟然感慨万端,慷慨激昴起来:“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小小的善事;你们创办书院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祖宗该敬该祭,不敬不祭是为不孝;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创办书院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今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靠那些还在吃奶的学步的穿烂裆裤的娃儿,得教他们识字读书晓以礼义,不定那边头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你们为白鹿原的子孙办了这大的善事,我替那些有机遇读书的后辈向你们一拜。”白嘉轩也被姐夫传染得热泪涌流,鹿子霖也大声谦恭地说:“朱先生看事深远。俺俩当初只是感觉本村娃娃上学便利……”

朱先生的同窗学友遍及关中,保举一名先生来白鹿村执教天然不难,因而就近保举了白鹿原东边徐故里的徐秀才。徐秀才和朱先生同窗同庚,学问赅博却屡试不中,在家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淡泊了宦途功利,只为熏陶情性。两人拿着朱先生亲笔写的信找到徐故里,徐秀才欣然出马到白鹿村坐馆执教了。

这是白鹿村乃至全部白鹿原最标致的一座四合院。它是鹿子霖的老太爷的佳构。那位老太爷过烂了风景讨吃要喝流逛到了西安城里,在一家饭铺先是担水拉风箱,厥后竟学成了一手烹调绝技。一名南巡的大官路经西安吃了他烧的葫芦鸡,满心欢乐脱口赞叹:“天下第一勺。”因而就发了财;因而就在白鹿村置买地步,因而就修建起白鹿原第一流的四合院。他的庞大胜利开导着引诱着一茬又一茬庄稼汉的先人,撂下镢头犁杖操起铁勺锅铲,由此掀起的学炊热历经一个世纪,白鹿原以出勺勺客闻名省会表里。但是自老太爷以后,到鹿子霖的四辈人当中,鹿家却再没有一个男人执勺弄铲,外人千万猜想不到“天下第一勺”去世时,竟然留下如许的遗言:“我一辈子都是服侍人,顶没出息。争一口气,让人服侍你才算光荣祖宗。中一个秀才到我坟头放一串草炮,中了举人放雷子炮,中了进士……放三声铳子。”鹿子霖的老爷爷爷爷父亲和他本人都没有实现老太爷的遗言,除了雇来长工做务庄稼,均未成为让人服侍的人;固然一代一代狗推磨儿似的用心专意供应后辈读书,却毕竟连在老太爷坟头放一串草炮的机运也未曾有过。老太爷的骸骨必定早已化作泥土,他的遗言却似窖藏的烧酒愈久愈鲜。鹿子霖在儿子刚交七岁的那年正月就送他到神禾村塾堂去发蒙,翻查了一夜字典才选定兆鹏作为儿子的学名,那寄意是非常殷切,也十清楚朗的。二儿子兆海这年正月刚送去书院,两个儿子每天麻麻亮就被他吼喊起来去上学。兆鹏兆海的脸冻皴了,手脚冻得淌黄水。做娘的抱怨孩子太小上学太早,鹿子霖毫不摆荡地鼓着劲说:“我等着到老太爷的坟地放铳子哩!”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