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共醉[第3页/共3页]
关素衣盯着神情略显荡漾的九黎族大汉,笑问,“说是与我共醉一场,莫非我的那些话你都能听懂不成?”
“人有私心,此乃赋性。积德多为别人,作歹多为本身,为别人难,利本身易,故而做清官难,当赃官易。仁治即是人治,没有酷刑峻法束缚,官员自是如何利己如何来,谁管治下百姓?谁管江山社稷?谁管堂上君王?归正亲亲相隐、官官相护,君王便似那没了眼耳口鼻的傀儡,任人欺瞒。故此,仁治能够,却毫不能人治,而法治,不管畴昔多少年都不会被替代,更不会灭亡,因为它在某一方面保全了天下百姓的好处。”
关素衣万没推测能从一个九黎族人丁入耳见这番话,一时候竟愣住了。半晌后,她缓缓举起右手,摘掉头上的幂篱,飒但是笑,“好,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请!”话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末端将杯口朝下,以示豪情。
圣元帝故作赧然,“虽只听懂五六分,却觉夫人所言极其有理。法家定纷止争,奖惩清楚,兴功惧暴,犯警古,不循今,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与儒家宗族礼法,三纲五常之腐朽论调,自是高超很多,亦公允很多。”
放下酒杯,她嗓音中已含了些许醉态,“畴昔的律法以君王为本,忽视了百姓,终致民怨沸腾、乱象频生,邦国颠覆。倘若以民为本来制定律法,那么百姓的日子应当会过得更好些吧?我们大魏国应当会耸峙得更久些吧?”话落,一双如诉如泣,吵嘴清楚的眸子定定朝九黎族大汉看去。
台下发作出雷鸣般的掌声,可见公众对徐广志的观点非常认同,惹得关素衣嘲笑起来,“儒学流毒无数,也配大谈治国。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与‘君轻民贵’的说法完整相悖,即是自扇嘴巴;而亲亲相隐又可延长为官官相隐,乃至于血亲犯法全族包庇,官员渎职无人申告,久而久之,一乡一县皆民风颓烂,一朝一堂皆贪赃枉法,竟成常态,不觉得耻,反觉得荣。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便已治无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