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第2页/共4页]
就在次日的大朝会上,武皇亲身下旨废掉了东宫太子李贤,另立其四子殷王李旦为太子。
只是,小四郎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些,李贤如果想在这个时候退下去,小四郎又如何承接得了呢?
张文瓘等人原见李相亦出言反对,本觉得事情会有严峻转机,却不想那老狐狸就说了一句话便不吭声了,更坑爹的是上皇和太子父子二人正一左一右拖着武皇,完整把世人视之无物……
昨日庭辩以后,诸臣都被上皇遣回自家府邸歇息了,值守宫中和东西台的不是武皇的亲信就是李相的弟子,要他们封驳圣旨,他们敢吗?
李贤志不在帝位,这是李三郎早已清楚的事,自从李弘死遁,李贤就被迫接了东宫的位子,他大要上兢兢业业实施着太子的职责,暗里里却一向在培养他家小四郎。
=============================再立东宫的豆割线==========================
没人晓得那天在紫宸殿里,前太子李贤到底是如何压服武皇的……
“既然众卿没有贰言,那么二郎你且暂领豫州刺史之职,总摄豫州军政……”吴诩底子不等世人反应过来当即命令道:“原东宫臣属,皆随齐王调遣。另,大理寺卿狄仁杰安在?”
这货莫非吃错药了?!
吴诩瞪眼着李治父子俩,两人竟不觉有些心虚,摸着鼻子左看右看,都不敢与她对视。
且不说张文瓘、魏叔玉等一干老臣,便是新近进入中心的青年官员如狄仁杰、娄宗仁和魏元忠等人也都大惊失容。
加上明天二郎对她说的话,吴诩也认定只要她家四郎才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
还不是成了威震国表里的天皇大帝了么?
只是,现在李氏皇族多是以次谋逆而身陨乃至削籍,仅剩的上皇一支唯有李贤业已成年。
青年听到这话,不由一愣,随即大声答道:“谨服从。”
康熙当年还不是八岁即位的么?
另立东宫的事,莫非就如许算了?
“你们的确是混闹!”
谁知,李小九父子俄然给她来了这么一手!
“媚娘,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你无妨先听听二郎的设法……”李治判定把皮球踢给了儿子,同时作衰弱状捂住了本身的额。
那人却不是她以为最朴重的魏叔玉,而是一贯晓得审时度势的长孙诠。
而她家四郎固然还只要八岁,却已经显现出超卓的天赋了。
真是一对不费心的父母啊!
的确是睁着眼说瞎话!
李贤闻言,非常安闲地起家再拜道:“儿忝居东宫多年,殊无功劳,还令宗室臣子起了违逆之心,试图借着儿的名号谋反反叛……”
05
但是,当朝贤人虽是个女子,却实在不好相与,下了圣旨就从没被臣下封驳过——东台西台之权可都在李相手里呢!
说罢,她不顾世人还跪在那边,一脸惊怒的模样,直接停止下一个议题:“此次豫州兵乱,百姓惊骇,须遣贵重之人前去抚民……”
世人巴不得她说这话呢——明天所议的几件究竟在太让人消化不良了,必须立即回家沉着沉着!
“太子仁孝,此次逆乱当中全无失德之举,且收伏逆党有功,怎能轻言废之?”
“东宫储君,国之底子,是你们俩父子一句话就能决计的?你们把我置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