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页/共4页]
姜子牙掐指一算,眉头微皱道:“不好,李靖人马乃是纣王派兵来攻打西岐的。”
西伯侯见众文武、世子多人,不觉泪下,感慨道:“孤想本日不堪惨痛。孤已无家而有家,无国而有国,无臣而有臣,无子而有子,身陷七载,羁囚姜里,自甘老死,今幸见天日,与尔等复能完聚,睹此反觉惨痛。”
姜子牙早已算到商朝与西周会反目战,他下山亦是为此而来,秉承着要战便战的心机,一番考虑后道:“侯爷被羁囚姜里七载亦无涓滴牢骚,仍戴德戴德天子,然天子心存杀心,恐怕不会等闲放过西岐。臣想侯爷贤明不逊君王,部下有四贤八俊将士无数,何不自主流派为王?侯爷贤名远播,善心六合可鉴,天下百姓定会诚恳推戴。”
曾经为西伯侯说话的文武百官皆沉默,暗叹:西伯侯聪明一世胡涂一时,身为一代忠良,倒是没法堪破君臣之义——君王或许不仁,但为臣者却不能不义。难怪陛下始终拿西伯侯有逆反之心说话,他们惭愧本身阅览无数,竟还不如年青的陛下将人看得透。……这真是个夸姣的曲解。
鸿钧按捺下心底翻滚的火气,低头埋进纣王的肩窝,用牙齿厮/磨着他的肌/肤,沉声道:“再忍下去,我不晓得会做出甚么事来。”
纣王猛地愣住脚步,冷着脸,咬牙切齿道:“你到底要跟孤置气多久?”
纣王摆驾回宫,转过拐角,一脸嫌弃道:“废料!”
李靖松了口气,伸谢道:“谢陛下不杀之恩。”
鸿钧:“……”
西伯侯听罢,顿时怔愣当场,回过神后皱着眉头不附和志:“丞相慎言。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况昌年龄已高,不过一条老命罢了。如果杀了昌能让陛下心安,臣万死不辞,何必动不肖之念。一旦起兵抵当或是造反,受害者是拂晓百姓,昌于心不忍啊。”
西伯侯愁眉道:“来者非善类,教昌如何应对才好?”
西伯侯不解道:“何出此言?”
西伯侯闻言一惊,忙道:“大夫之言,岂是为孤之言,亦非臣下事上之理。姬昌有罪商都,蒙圣恩羁而不杀,虽七载之囚,恰是天子浩大洪恩,虽顶踵亦不能报矣。大夫何故出此言,使诸文武而动不肖之念也。”
武吉听罢,大笑他痴心妄图,乃白日做梦也,出口略带屈辱之意。子牙观其面象,而后道他进城会打死人。武吉不信,反而怪他毒口伤人,遂挑柴径往西岐城中去,不觉行至城门,却逢西伯侯驾车往灵台,便挑担往中间一靠,竟将门军王相夹死,无端蒙受杀灾,画地为牢。武吉被禁三日,向上大夫散宜生讨情,言上有老母需人照顾,散宜生怜其孝心,便准他回家理好家务事再来行刑。武吉回家将事一一奉告老母,老母发觉那江边垂钓者必是高人,便让武吉去求老者拯救。武吉听罢径往磻溪见姜子牙,姜子牙见他态度端坐,孝心有嘉,便收其为徒,教了一法律其躲过此劫。
散宜生道:“可。侯爷造此灵台,既为灾祥之兆,亦为西土之民,若大王出示,万民自是乐役,或可给工银一钱,任民自便,不去强他。”
纣王十七年,春三月,西伯侯奉姜子牙为右灵台丞相,并起造相府。正此时,有报传入西岐,称陈塘关总兵官李靖带领一众兵士往西岐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