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第1页/共6页]
众臣皆知,之前曾有臣子在朝中提过皇嗣的题目,惹得皇上怫然不悦,而后没有人敢当朝再议此事,唯有秦国公和几个老臣一味上表奏谏,却都被留中不发。卿尘心底恍然,夜天凌不让她看的那些奏疏,并不纯真是请立妃嫔的谏议,他不肯她见到那些,是怕触及她苦衷,一片苦心。
玉帘光影细细摇摆,洒上帘后之人温和的侧颜,一道清利的目光穿透那晶莹光色,皇后居高临下,看住秦国公:“卓雅公主与皇上有兄妹亲缘,不宜婚嫁,若愿东来,可封为长公主,亲善待之。素闻秦国公的孙女仪光郡主才貌出众,品德贤淑,宗室诸女无人能及,可晋公主封号,下嫁吐蕃赞普,以成两国和盟之亲。”
卿尘缓缓道:“《各国奇志》第六卷,吐蕃国志里曾提起过,吐蕃国素有风俗,男女通婚皆以血缘为界,称作‘骨系’,凡有嫁娶者必出五系以外。”她扭头问灏王:“王爷,我可有记错?”
倒是湛王,不亲不疏,不远不近,不冷不热,明显身在局中,偏似置身事外的湛王。凤衍隔着华柱飞檐看着那身影便眯起眼睛,眼角皱纹划出深切思忖。
此次天朝安定西陲,国威远扬,四方番国皆遣使来贺,各国使臣云集天都,觐见朝拜。
殷监正道:“呵呵,凤相说得好,老夫方才想起卫宗平,确切是一时感慨,但凤相却仿佛并无此忧。”
这话说得极重,满朝文武惊出浑身盗汗,秦国公张口结舌,仓猝叩首:“臣……臣不是这个意义,臣不敢!”
秦国公执意再奏:“天子家事当同国事,臣岂敢不为陛下忧愁?臣早多次谏言,陛下即位数年,始终无嗣,国无底子,何故所托?请陛下以社稷为重,江山为重,服从众议,莫要再一意孤行!”
澄明殿,殿高九丈,琼阶铺玉,层檐入云,筑于太宵湖中摇光台上,四周云波浩渺,霞雾环绕,二十四道小巧浮玉桥贯穿临岸,另有复道飞阁相连各处宫殿。远了望去,宫女们环鬓轻衣,绰约而行,凌波微步,丝竹缥缈,仿佛瑶池仙宫。
“陛下!”秦国公列席跪至阶前,“臣……”
话中几位公主、几门宗亲,秦国公掌管皇宗司,天然清楚得很。且不管对不对,意义已经非常了然,皇后这是当廷驳议,不准卓雅公主入宫为妃。
卿尘凤眸轻掠,容色清雅暖和,却决然命道:“吐蕃虽是我朝邦属之国,也该尊敬他们的风俗,以卓雅公主为妃的事不必再提了,秦国公尽快自皇宗当选定后辈,迎娶公主吧。”
他看着她,神情间有着顾恤的温和,似是在问她,好久之前他给不了的,现在那小我是否能给她?但是那目光并不咄咄逼人,只无端让卿尘感觉暖和。
殷监正明白凤衍指的是凤家有皇后这尊背景,也未几言,只是徐缓说了一句:“这天朝究竟是姓夜啊!”
身兼皇宗司正卿的秦国公站起来道:“陛下,臣对此事有发起。”
她再次否了秦国公的发起,毫无筹议的余地。夜天凌但笑不语,将龙雕玉盏悄悄把玩于苗条的指间,通俗目光锁定秦国公,顺带着亦看太长定侯等老臣,当然,并没有漏过凤衍。现在还挡在面前的,唯此罢了了。他缓缓坐直了身子,杯盏当中冰色清冽,倒映出一抹沉冷锋锐的光芒。
顺者昌,逆者亡,这就是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