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最后的三国2兴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72章 东吴来犯[第1页/共2页]

孙权称帝已经有十年了,这位雄才大略的江东之主明显不想一辈子只在江东称帝称皇,一个偏安一隅的天子毕竟不是一个好天子,他一向巴望着能够挥师北进,介入中原。

也难怪这些尚书省的官员会举止恰当,他们这些被曹爽新晋提拨的官员,满是曹爽的一帮子亲信,吟风弄月清谈玄议还行,一触及到军国大事,便是两眼一摸瞎,甚么也搞不清了。

几年后曹真病故,曹叡也只好起用司马懿来对抗诸葛亮,曹氏宗族再无可战之将,兵权易手,江山易主天然也只不过是时候的题目了。

而两边争夺的核心,则首要就是集合在淮南。

以是东吴自赤壁以后,天下鼎定,就一向追求着篡夺淮南来做为江东的樊篱,孙权几次亲率雄师围攻合肥,目标就是为此。

魏吴之间的战役频繁,自赤壁之战后,战事便是连缀不断,不管是战役的范围还是次数,都是远超于魏蜀之间的战役的。

曹真倒是一名不成多得的将才,深得曹操祖孙三代人的重用,成为一代赫赫驰名的绝代名将,在西线抗击诸葛亮的入侵当中,曹真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大梁。

动静传来的时候,曹亮恰好还在宫中当值,就看到尚书省的官员个个张皇失措,一起小跑地去禀报曹爽。

先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以为魏蜀之间的战役是三国战役的主基调,实在那是大错特错了,在魏国人的眼中,一向把东吴视做心头大患,在荆州和淮南布以重兵,就是为了防备东吴的打击。

诸葛亮也在这一年兵出祁山,并在厥后持续的六年时候里几度北伐,将烽火烧遍全部陇右。

而这动静也很快地传遍了朝里朝外。

实在不但是这些亲信,就算是曹爽本人,经得过疆场的历练吗?

而对曹魏而言,石亭这一战后,曹休因为背伤复发加上败北羞愤,没过量久就死了。曹休一死,对人才本来就已经残落的曹氏宗族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来一个曹休守住东南,一个曹真守住西北,曹魏的军权不会旁落别人之手,但这回曹休一死,曹氏宗族再无可用之人,曹叡不得不任命满宠为淮南都督,将东南的军政大权交给世家豪族之人。

石亭之战是吴国一次大败仗,也是自赤壁之战后吴国的初次胜利,固然事隔多年,至今还让魏人影象犹新。那一次吴国鄱阳太守周舫设想诈降,魏国多数督曹休不听贾逵劝止,率兵轻进,不幸中了陆逊的埋伏,那一役魏军折损万人,伤亡惨痛,曹休如果不是被在夹石设疑兵策应的贾逵相救,恐怕连命都交代在了石亭。

孙权挟石亭之战的余威,于第二年悍然称帝,使三国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三个天子鼎立天下的格式。

而魏吴之间的鸿沟,不是江河就是平原,一望无垠,合适大兵团作战,是最为抱负的用兵之地。

为何此次的打击竟然会提早了整整一年,曹亮有些不解,他的穿越,到目前为止,影响的也仅仅只是曹魏这一方,并且也范围在洛阳一带,但出乎他料想的是,东吴的打击竟然也会提早,莫非说他的影响力,真的已经扩大了江东吗?

曹叡的驾崩和曹魏朝中大臣的反面,仿佛让孙权看到了但愿,以是才会有这一次的淮南之战。

直到厥后诸葛亮连番打击,魏国才对西北战线加以正视,派兵驻守,大修工事,但固然如此,魏国对西北战线的正视程度,也是低于东南战线的。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