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3)[第1页/共3页]
十年甲子,公元前二三七年冬,十月,文信侯免相,出就国。
十七年辛未,公元前二三零年内史胜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
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王善。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
王以文信侯奉先王功大,不忍诛。
楚幽王薨,国人立其弟郝。三月,郝庶兄负刍杀之,自主。
文信侯就国岁馀,诸侯来宾使者相望于道,请之。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何亲于秦,号称季父?其与家眷徙处蜀!”文信侯自知稍侵,恐诛。
太子闻卫人荆轲之贤,卑辞厚礼而请见之。谓轲曰:“今秦已虏韩王,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赵不能支秦,则祸必至于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何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觉得诚得天下之懦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成,因此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唯荆卿留意焉!”荆轲许之。因而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以是奉侍荆轲,无所不至。及王打扫赵,太子闻之惧,欲遣荆轲行。荆轲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舆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贫困来归丹,丹不忍也!”荆轲乃偏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何如?”於期慨气流涕曰:“计将安出?”荆卿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搇其胸,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遂自刎。太子闻之,奔往伏哭,然已无何如,遂以函盛其首。太子豫责备国之利匕首,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轲,以燕懦夫秦舞阳为之副,使入秦。
十九年癸酉,公元前二二八年王翦击赵军,大破之,杀赵葱,颜聚亡,遂克邯郸,虏赵王迁。王如邯郸,故与母家有仇怨者皆杀之。还,从太原、上郡归。
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
赵悼襄王薨,子幽缪王迁立。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嫡子嘉而立之。迁素以无行闻于国。
王翦屯中山以临燕。赵公子嘉帅其宗族百人奔代,自主为代王,赵之亡,大夫稍稍归之,与燕合兵,军上谷。
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十五年己巳,公元前二三二年王大发兵伐赵,一军抵邺,一军抵太原,取狼孟、番吾;遇李牧而还。
李园妹为王后,李园亦贵用事,而恐春申君泄其语,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国人很有知之者。楚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有望之福,亦有有望之祸。今君处有望之世,事有望之主,安能够无有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有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馀年矣,虽名相国,实在王也。王今病,旦暮薨,薨而君相幼主,因此当国,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此所谓有望之福也。”“何谓有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王薨,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有望之祸也。”“何谓有望之人?”曰:“君置臣郎中,王薨,李园先入,臣为君杀之,此所谓有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何至此!”朱英知言不消,惧而亡去。后十七日,楚王薨,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以内。春申君入,死士侠刺之,投其首于棘门以外;因而使吏尽捕诛春申君之家。太子立,是为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