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舆情[第1页/共5页]
“我这两天常常想到这两兄弟。咱那位外甥半子七少爷虽没见过面,但此人行事铁血刚烈,锋利难犯,刀子似的,女人从本能上就感觉害怕不靠近。而许静瑜和顺平和,和德闵站在一起,就像两块晶莹津润的蓝田玉,最是班配不过了。可惜恰好无缘做伉俪,让我好生感慨。”
曾氏点头,道:“应当是。”
这本札记保存得非常邃密,可不知甚么原因,这几页显得相称粗糙,纸面班驳不平,仿佛经了水或者洒了泪。再翻后一页,是一行圈起来的赤色小字,“内人先祖因血玦示警而遁出蒲甘,不着一语而灵犀相通,可见此物不吉相互心照。而吾直待爱妻独女双双离世方遇《蒲甘灵异志》,心好恨也!”
查继良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蒲甘?就是极南边的阿谁蒲甘国么?”
査继良道:“她之前就不难么?易嫁是多么深切的欺侮,德闵几近送了命。我是亲娘舅,不该究查么?忠勤侯做事只考虑自家短长,就因为德闵样样强于后妻之女,他才感觉易嫁做错了。德闵如果不如她呢?莫非他们就合该撇开没娘的闺女另娶?一屋子达官权贵把礼法信义置于何地?上到堂上,我再跟他们好好掰扯一下这个理。”
可此次不一样了,对侯府的非议一开端就守势凌厉。第一张揭帖表态街头,直接就是雕版精刻的印刷品,一群半大后生每人都拿着厚厚的一摞,见人就塞,北城南城到处乱钻,哪人多就在哪闹腾,很明显身后有人指导。文章是个秀才署名写的,也不知打那里得来的动静,把易嫁委曲启事掰扯得一清二楚头头是道,更把俩侯府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都是命数。德闵生来命苦,夫复何言?”
曾氏站起家来,从枕畔拿起厚厚的一本册子递给查继良,查继良看看封皮,工楷誊写着《眉坞札记》,翻开一看,是父亲暮年誊写的一些日记,记录着家常糊口里的细碎小事。当时樱姐将满十岁,嫡母开端点点滴滴地教给她掌管家业的知识和手腕,父亲感觉风趣的就记上一笔,写得栩栩如生。某日父亲回家,见到小小的女儿趴在桌上在拨一个大算盘,因而嘲笑女儿成了财迷刻薄鬼,母亲教女儿反口说父亲禄蠹。册页间夹着一张纸片,稚嫩的笔迹,写着大大的“禄蠹”二字,很明显出自年幼的樱姐之手,被父亲万般珍惜地保藏起来。
送走这拨人,査继良叮咛立即闭门谢客,除了自家外甥女,其他人等一概不会,决不能卷进权贵们的争斗当中,被人当枪使,最后闹得身不由己。
人群悄无声气地散开,忠勤侯找不到发作工具,忍气回了府。这天以后他被父亲兄弟勒令坐轿上朝,不管别人骂很多刺耳,官轿直出直入,他再也没有露过面。
査继良道:“即便如此,我也不能畏难不做。如果我上堂只追产业,却对易嫁只字不提,世人会笑我见利忘义,跟定南侯忠勤侯全无别离,德闵会更悲伤的。”
公然,揭帖满城,敌手犹自不敷。一夜过后,侯府大门两侧的灰砖墙上也贴上了几十份檄文,个个字比拳头都大,墨迹淋漓,引得四周的市民纷繁跑来看热烈,识字的大声念给不识字的听,赞叹声,谩骂声,挖苦声此起彼伏,一贯庄严森严的侯府门前顿时变成了北京南市,从早到晚熙熙攘攘行人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