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诛仙・青云志》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九章 佛与道[第1页/共5页]

明天张小凡没瞥见田灵儿的身影,也不在乎,单独上了山路,再过一个多月,他便也要结束了这砍竹功课。他现在每日已能砍断两根黑节竹,但还是远远逊于田灵儿,当初田灵儿快结束时一日便可砍上十数根黑节竹。

张小凡送走了宋大仁,返身回到屋里,关好房门,心下说不出的镇静,连早上砍竹的颓废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

张小凡张口结舌,宋大仁微微一笑,又说了下去。

“究竟哪样是对的呢?”

而从那次开端,田不易便对张小凡不闻不问,宋大仁开首还问了他几次修习环境,只是光阴越久,张小凡的进境倒是慢无可慢,到最后连宋大仁也灰了心,不再问他了。

宋大仁浅笑道:“不错,小师妹极是聪明,对修真一道更有天赋,师父师娘传她甚么,一听就会,资质远远赛过了我们这些师兄,现下她只是修道日浅,火候不敷,假以光阴,她成绩必然不成限量,远胜我们。大竹峰一脉发扬光大,都在她身上了。”

张小凡心中惭愧,连连点头,自此更加尽力。

田不易瞪大眼睛,满脸怒容盯着张小凡,中间众弟子都有怜悯之色,却不敢出声,本来宋大仁还想替张小凡说上两句,但看本身教出的师弟竟然练到如此境地,脸上无光,也不敢说话,至于田灵儿,则是笑嘻嘻地在一旁看着笑话。

佛门道家,汗青悠长,老死不相来往,修真之术也各自都发源于其思惟流派。以道家为例,其大旨在于一个“道”字,所谓: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觉得和。(注:语出《品德经》德经第五章)。玄门则源于道家思惟,便连太极玄清道的三重境地,也是以道家神话中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品德天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也就是俗称的“三清”说法而定名。玄门修真,讲究共六合一息,身同天然,以身御天然造化,化为大能力。

至于青云门下,因为当年青叶祖师在“幻月洞府”中获得古剑“诛仙”,仗之横行天下,几无敌手,众后辈敬慕之余,多数都是修炼仙剑的。千年以后,剑侠辈出,几近成了青云门不成文的端方,便是改名叫青云剑派也无不成。

一个月前,他终究修成了太极玄清道玉清境的第一层,随之宋大仁传了他第二层的诀窍。他修习了一个月,固然比第一层通俗了很多,但不知如何,他模糊感觉,反而比第一层轻易。比如第一层要的节制满身孔窍,他足足练了三年才有小成,而第二层要求“化气为精”,令引入体内的六合灵气在经脉中化作精气。按大师兄的说法,这比第一层难了不止十倍,但张小凡自发竟是出乎料想的轻松。究其本源,仿佛与那套“大梵般若”有些干系,这三年来他每日修习大梵般若,从不间断,内气运转已然很有火候,而精气便属内气,有了那三年根本,张小凡进境竟是极快。

只是他想的轻易,做起来却美满是另一番风景。太极玄清道炼气,要伸开满身七窍毛孔,引六合灵气入体沿经脉运转,以此熬炼安定身材元气和内络经脉;大梵般若却要求入寂灭境地,闭塞满身意想行识,以己身为一天下,独见自性,以深心真元,固本培元。

大竹峰一脉众弟子中,大师兄宋大仁修行最深,已将太极玄清道修炼到玉清境第五层,紧接着是老四何大智,修到了第四层。固然他入门时候短于吴大义、郑大礼,但在众弟子中他最是聪明,以是反而后学先至。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