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凋敝[第2页/共2页]
她深吸了一口气,尽力回想宿世连靖谦是如何做的。自他规复了爵位今后,仿佛便没传闻连家和甚么人家来往过密,一副孤臣的做派,虽触怒了很多大臣,却也获得了皇上的信赖,乃至厥后讨伐孙司南,都派了连靖谦当主将。
宿世的孽缘,就让它畴昔吧,此生,她不再祈求愿得一心人,只盼着本身想要庇护的人能安然顺利。她定了定神,暗道:孙司南,我必然会揪住你的狐狸尾巴,毫不会再让你有机遇反叛!
景宁政变中,跟随老定安公的武将中,绝大部分被涉及,另有少部分得以脱身的有识之士也因为这些年来皇兄因为某些顾虑的不作为寒了心,不肯入朝为官,至于于贵妃手底下那些残兵败将,更是不肯用也不值得用。
她摇了点头,眼神突然冷冽起来。
只是,周老太爷在景宁政变的三年前,便归天了。树倒猢狲散,再加上于贵妃的成心鞭策,周家很快大不如前,继任周家家主的周彦拿不到兵权,空有一身好本领却无处发挥,是以在皇兄夺嫡的事情上并没起到很大帮忙。
她皇兄和皇嫂的婚事,是幼时便定下了的,那是母后还颇得父皇恭敬,于贵妃也还没进宫,皇兄是举朝共认的将来储君,也只要如许的女子,能配得上他。
并且,当年那些谋逆的证据,先皇当然有气力假造出来,但却让人想不明白,堂堂帝王,何需诬告一名臣子?如果看他不扎眼,大可随便为他安个罪名,却给出了那样多的证据,实在到任何人都没法辩驳,先皇是为甚么要花这么多心机?
但厥后事情产生变数,于贵妃进宫,父皇被她迷得鬼迷心窍,多次在母前面前包庇她的无礼,母后贤能,当时母家也强大,职位安定,并未过分在乎这个放肆的宠妃。
半月忙道:“郡主,您眼睛如何了?”
圣上担忧的,不是别的甚么,而是假定老定安公的先人,能如老定安公那般,具有对如许一股权势的号令力,他会不会对南明江山倒霉?
周老太爷善排兵布阵,虽上阵杀敌的次数未几,独一的几次却都是大败敌军,为南明夺来好几座城池,又是孤臣,在先皇心中职位很高。
她本来想着皇兄身为嫡宗子,父皇怎也不会承诺的,哪知固然群臣都持反对定见,父皇还是一意孤行地应了于贵妃的请旨。
上房。
是了。当初跟着老定安公东征西走的将士们,无不与其有深厚的交谊,也均成为武将里中流砥柱的存在,如许的一群人结合起来,足以将朝局搅得天翻地覆。
周老太爷当了一辈子孤臣,在乎的唯有这一双后代,便老泪纵横地在先皇面前请恩,先皇夙来看重周老太爷,又想着周家蜜斯比荣亲王大了好几岁,如何也不成能成,便承诺不会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