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同人卦[第1页/共3页]
“同人于宗”,宗是指宗族,后代指一姓是一宗,当时讲的宗还是讲同姓的人,或是指同一部落的人。
九三居正位,是阳爻居阳位,本身刚健过了一点,又是下卦的最上一爻,更显得有些逞强,而与它所面对的外卦,外族的三阳也不呼应,如许就处于一种防备状况,是以就为“伏戎”。戎就是指军队;伏就是埋伏;“于莽”,埋伏在草泽中;升其高陵,就是构筑工事,占据高地。就是将军队埋伏在草泽当中,并占有制高点。“敌刚”,指所面对的仇敌比本身还刚烈。“三岁不兴”,三岁是指三年,“不兴”是指没有打起来。因为面对劲敌,想打,但又不敢打,不敢轻举妄动,以是如许就三年没有打起来,没有真正地动起武。另有一个启事,是因为上卦三阳为乾,乾对峙正道,故不主动应战,以是就安然了,大师都相安无事。
爻辞剖析
爻辞剖析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离下乾上,天火同人。此卦只要一阴爻居二位。乾为天,离为火。从上面的火光能够看出,或许是早晨集会,烧的是篝火,一堆一堆的篝火,大师都堆积在一起。天上是星光、月光,地下有火光,又指光亮会聚在一起,从天然征象来看也是一种“同人”。这个卦画也是如许取象的,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正报酬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同人曰”三字是衍文,以下是解释卦辞的。孔子用“乾行”解释“同人于野,利涉大川”。“乾行”,天之行,天之道,其特性是刚健忘我。同人这一卦以是能够“同人于野”,能够“涉大川”,是九五的刚健忘我在起感化。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爻辞剖析
爻辞剖析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上九“卦辞”中提到“同人于野”,现在又“同人于郊”,初爻里是“同人于门”。这个郊野在“野”与“门”之间,以是这里很成心机。上面又讲到“志未得也”,那志是甚么呢?志是想营建一个天下同人的大好局面,但是这个目标还是没有达到。因为九三只不过是被武力吓跑了,实际上并没有根治。这个最后的目标还没达到,必须依托一代代的尽力,九4、九五这一代只能尽到这一代的任务和任务。
而这个任务和任务已经实现了,以是这里既不是“同人于宗”,不是“同人于门”,也不是“同人于野”,而是“同人于郊”,这总算是进了一步。真正的“同人”是“与六合准”,真正达到一种“天人合一”。
“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同人之先的先字很首要,何为同人之先?是先同而后异,本来一开端都是同人,只是中间闹了一些冲突。“同人之先,以中直也”,也就是我们还是回到同人,这里实际上暗合了一个“归”。这个“先”与“先号”的“先”是呼应的。“大师相遇,言相克也。”这里克的是谁?克的是九三。为甚么讲是克九三呢?是九五做了该做的事,因为本身中正,以是同人于先。我们本来就是为了同人,出兵干与的目标仍然是化兵戈为财宝,让九三也和大师一起回到“同人”中来,营建一个天下同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