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赈灾[第1页/共4页]
钟意叹道:“事理易懂,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做。”
玉秋玉夏吓了一跳,仓猝劝她起家,前边几个哀鸿想上前扶,见本身衣衫褴褛,指甲里便是泥灰,伸出一半,便缩归去了。
钟意有些头大,苦笑道:“怨不得陶刺史将这差事推给我, 许是吃准了此人不好说话。”
“自古女郎觉得那郎君胸怀弘愿,意在四方,便委以毕生,”崔兰溪却不起家,神情刚毅,道:“我觉得居士志向弘远,不输儿郎,为何不成相随?莫非只要男人,会有一碗酒而托存亡的胆气吗?”
崔兰溪含笑道:“为甚么呢?”
更多的人,甘愿守着坏死的残肢,直到身材其他部位尽数坏死,魂归地府。
钟意想了想,道:“我感觉会的。”
“我原就是从无到有,再来一次也没甚么,”崔兰溪反倒开阔:“居士只怕心急,不耐久坐,我令管家与长房与你同往刺史府,同陶刺史申明,我自去各处粮仓,措置调剂便是。”
“崔家另不足粮数万石,有今岁新收的,也有往年积累,州郡若用,尽可取挪,不必再还,”她道:“居士舍得,我如何舍不得?”
出了崔家的门,玉秋玉夏等侍从仍旧没缓过神来,玉夏怔怔拉着钟意衣袖,道:“居士,这便成了吗?”
刺史府随行的侍从同钟意先容:“他的父亲是崔家家主的庶弟, 血脉上还算靠近。”
钟意坦诚道:“我在石州微有薄产,且另有些积储,便一并交与陶刺史了。”
随行侍从取了名帖,递与门房,未几时,便有崔府人出门相迎,为首之人,竟是位华光四射的女郎。
侍从在城外搭建起简易的棚子,内里搁了几张桌子,热气腾腾的米粥在木桶里散着热气,一侧摆着陶碗。
第一个到钟意面前去领粥的是个神情怠倦的中年妇人,接过碗后,俄然跪下叩首。
“此地崔府仆人名为崔桓, 年约五旬,是清河崔氏家主的侄子。”
崔兰溪笑道:“那居士不是赔钱赚呼喊?”
原是个痴迷丹药,渴慕成仙的人。
崔兰溪俄然道:“我听闻居士曾单身入突厥虎帐,劝退数万敌军,但是真的吗?”
“确是有事相求。”钟意也不绕弯子,将先前陶刺史所说之语说与她听,又道:“我知这有些难堪,但朝廷赋税已在路上,数日便可到达,至于利钱,也不会有所虐待。”
“因为你很聪明,不会看不出朝廷成心减弱世家,像石州崔氏这类资产薄弱,又朝中无人的庶枝,便是动手的最好工具,倘若再加上见死不救的罪名,便更是名正言顺了。”
钟定见他脖子上戴了一块红色石头,大抵是钻了个洞,用红绳穿起,光彩分外明艳,便笑道:“你也很精力,这块石头很都雅。”
“我不是拿粥的!”那孩子仓促说了一句,人便到了钟意近前,将手里捧着的东西放到桌子上,鲜明是几块红色石头。
玉夏与玉秋面面相觑,道:“居士,如何办?”
“姐姐,感谢你!”说完,他便跑开了。
她在越国公府时,也是养尊处优的,从没做过这些事情,初时感觉新奇,久了不免会累,玉夏见她额头生汗,劝道:“居士,临时去歇一歇吧。”
“这便成了。”钟意笑道:“这位崔家女郎,真是人间一等一的灵慧之人,不比主家那位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