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种田博饭家常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章[第1页/共3页]

“乖宝,走了,我们去赶集。”

“饶上一斤盐!”

张货郎送走了一波媳妇子,抹了一把额头上冒出来的油,一抬眼就看到站在一旁的银花,出声号召道。

货郎们除了赶集市,常日里多还是走乡串户,何老三家的事多少也是传闻过的,心知这怕是小媳妇子最后两件东西了,接过来细心看了看,并不是甚么好东西,但也还值几个。

“叫张伯伯!”

还不等银花接办,大宝小鸟儿猛地一翘,一股热流打在了门槛上。

注:本节中提到粮价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的。

几次摩挲动手腕上的玉镯子,大抵是天意,银花出嫁的时候,除了几样早就被当掉的银金饰,她娘也塞给了她一个玉镯子,跟宿世银花阿谁水货一模一样,只是这个大抵常被原主摩挲,更圆润些。

……

银花哭笑不得,把孩子抱起来,顺手把湿裤子剥下来扔在一边。

这几年风调雨顺,银花在的这个大田村,就是孩子最多的一户人家一年到头起码是能吃上饭了。

没有菜地,厨房里连个腌菜坛子都没有,忙了一早上,煮锅稀饭连丁点儿下饭菜也没有。

“张掌柜……”银花用力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把镯子褪了下来,“您看看,这个值多少钱?”

银花与公公和大伯子打了个号召,牵着大宝出了院子门。

第二章水镯子

银花领着大宝回家,把炕上的铺盖、衣服箱子并桌椅都搬到院子里在太阳底下,该晒的晒,该洗刷的洗刷。

第二日,银花起了个大早,烧了满满一大锅水,屋里屋外好一通擦洗。

“共二十一文,你数好……”

另有起码三个月,二十来个铜板儿无能甚么!

大田村地理位置偏北,盛产麦子,饴糖算是常见的糖类。

地上露水干了后,村庄东头几颗大杨树下就热烈了起来,来的人多是邻近几个村庄的人,也有村民担着自家地里产的菜蔬、腌制的各色泡菜、酿的大酱或编的筐子等,除了用钱,以物易物在如许的小集里也是常见的。

“娘,大*肉饼!”

十来个货郎的担子中间是最热烈的。

“噢――”大宝小小的喝彩了一声,“娘,大*肉饼!”

银花最后看了拿镯子一眼,把几串铜板儿接过来,别了,阿谁没脸回地里的银花……

“唉!”

小集上也有卖吃食的,除了货郎们会带饴糖或几样耐放的点心过来,有那技术好的人家会筹办筹办,趁着集市赚几个补助家用。

银花手脚敏捷的引火烧了一大锅水,找了一根柴火棒子用力的拍打木头架子床*上的铺盖,先给大宝结健结实的洗了个澡,把人塞到发灰发黄的褥子里,就着暗淡的灯火,在屋里细心翻找起来。

燕麦对地盘要求不高,村庄里开了荒地或劣等的旱田都种一季,只要不旱,好歹能收一些,就是在细粮里也算是便宜货。

等买了些糊口必须品,怀里沉甸甸的铜板儿就去了小半。

凡是来讲,当代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hú)。南宋末改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故一石为十斗。今一升=1000毫升,以大米计算约有2斤。

之前,银花要熬夜做针线活儿,大宝也是本身睡惯了的,不过明天白日里被银花吓着了,有些粘人。

大宝还迷瞪着,好一会儿才低头瞧见多了一团印迹的裤子,嘴一瘪,泪花就出来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