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执掌武唐》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1.第1章 乌衣子弟[第3页/共4页]

不过,最让谢瑾心头怦怦乱跳的,是在这个恶梦以后,他的脑海中竟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影象。

文德桥东南边有一栋三层楼宇,柏木构制涂以红漆,飞檐斗拱雕栋画梁,匾额上“崇文私塾”四个金色大字老远便能瞥见,木楼内常日书声琅琅、童声稚嫩,夫子明朗悠长的朗读声不时响起,颠末的路人都会忍不住放慢放轻脚步,深怕打搅到沉浸在文山书海中的学子们。

再看那谢瑾,倒是额头大汗呼吸沉重,他后背依着圆柱四顾摆布,眼眸中充满了极其可骇之色,明显还没有回过神来。

虽则如此,怀古追昔的江宁人还是尽最大尽力复原了建康城部分旧貌,毁于烽火的夫子庙重新建立,孔贤人石雕仍然手持书卷凝睇着悠悠流淌的秦淮河,文德桥好似长虹卧波跨河而过,沿河两岸的酒坊茶棚、秦楼楚馆连缀不竭,六朝之时堆积了无数高门大族的乌衣巷巷陌深深,冷静地陈述驰王谢世家昔日的光辉。

直至大唐贞观年间天下大定,太宗李世民复置江宁县城,归润州下辖,到得现在高宗咸亨五年(674年),沉寂式微多年的江宁县,在现在煌煌的承平乱世中,逐步抖擞出新的朝气。

随后历经数朝,谢氏高贵要赫不改,位列南朝四大门阀“王谢袁萧”第二位,乃至先人将门阀士族鼎盛的两晋期间比方为“王谢”并称的年代,并有诗赋曰:“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骚满晋书。”

谢瑾固然木讷诚恳,但是本性倒是极其刚毅,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他也说不出一句要求的话来,瞧着陈夫子不容违逆的模样,他咬咬牙把心一横,冷静无语境地下楼梯。

陈夫子话音刚落,书院内端坐的二十余名学子尽皆跟从背诵,那点头晃脑的模样如同一只只蹲在荷叶上的回声青蛙,独一不调和之处,便是坐于角落处的那名乌衣学子正倾斜着身子,伏在书案上早就沉甜睡去,模糊有鼾声传来。

仲夏蒲月,江宁县热浪翻滚流金烁火,暴虐的骄阳炙烤着小小的城池,城楼上那面“唐”字大纛旗有气有力的低垂伸直,长街冷巷、贩子里坊几近不见行人,一片萧瑟冷僻,唯有那藏身垂柳的蝉虫,还是不畏酷热地聒噪不止。

一句话落点,合座皆惊,学子们齐刷刷的目光顺着谢太真手指方向望去,当看到坐于后一排的谢瑾正趴在书案上梦周公时,全都暴露了不成思议之色。

谢瑾本是谢氏大房嫡长孙,其祖父昔日为谢氏宗长,祖父病逝时,谢瑾之父谢怀玉进京赶考下落不明,谢瑾又尚在襁褓当中,大房无人可选之下,只得将宗长之位传给二房房长谢睿渊,并商定待到谢怀玉归家,便将宗主之位偿还。

从都会格式来看,复置的江宁仍显局促狭小,每边只要两里许,方刚正正六里范围,两条东西、南北走向的长街将都会豆割成四个大小不一的里坊,县衙坐北朝南居于长街交汇处,中间则是闹哄哄的阛阓,六里之廓万余人丁,与昔年具有百万人丁的建康天然不能同日而语。

结结巴巴半天,倒是一个合适的借口也找不到,“百口莫辩”这个词便是谢瑾此时表情最好的写照。

此时正值午后,带着燠热气味的河风悄悄拂过木楼,楼内用以遮挡视野的帷幕摇摆风动,仿若九天之上的白衣仙女正在翩翩起舞,身着一领圆领青衫的陈夫子目不斜视,目光直勾勾地落在手中书卷上,婉转咏读道:“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