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只怪妖龙太貌美》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第1页/共4页]

乐和到十二岁时,顺娘十一岁。当时乐和回家,顺娘深闺女工,各不相见。乐和虽则童年,心中聪明,常想顺娘情义,不能割舍。又过了三年,时价腐败将近,安三老接外甥同去上坟,就便游西湖。原到临安有这个民风,凡是湖船,任安闲便,或三朋冈友,或带子携妻,不择男女,各自去占个座头,喝酒观山,随便取乐。安三老领着外甥上船,占了个座头。方才坐定,只见船头上又一家女眷入来,看时不是别人,恰是间壁喜将仕家母女二人和一个丫头,一个奶娘。

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

北朝使臣高景山见了,毛发皆耸,嗟叹不已,公然异景。范学士道:“相公见此,何不赐一佳作?”即令取过文房四宝来。高景山谦让再三,做《念奴娇》词:

吴征越战今安在?一曲渔歌过晚村。

且喜室家俱不决,只须灵鹊肯填河。

这三绝,一年止则一遍。唯有钱塘江湖,一日两番。自古唤做罗刹江,为因风涛险恶,巨浪滔天,常翻了船,以此名之。南北两山,多生豺狼,名为虎林。后因虎字犯了唐高祖之祖父御讳,改名武林。又因江潮险迅,怒涛澎湃,冲害住民,因取名宁水兵。后至唐未五代之间,去那径山过来,临安邑人钱宽生得一子。生时红光满室,里人见者,将谓火发,皆往救之。

迎潮鼓浪,拍岸移舟。惊湍忽自海门来,吼怒遥连天涯出。何鼻地生银汉,清楚天震春雷。迟观似匹练飞空,远听如干军驰嗓。吴儿勇健,平分白浪弄洪波;渔父简便,出没江心夸妙手。公然是万顷碧波随地滚,千寻雪浪接云奔。

忽一日,有司进到金色鲤鱼一尾,约长三尺不足,两目炯炯有光,将来作御膳。钱王见此鱼矫健,不忍杀之,令畜之池中。夜梦一白叟来见,峨冠博带,口称:“小圣夜来孺子不肖,乘酒醉,变作金色鲤鱼,游于江岸,被人获之,进与大事情御膳,谢大王不杀之恩。今者小圣特来哀告大王,愿王怜悯,差人送往江中,必当重报。”钱王应允,龙君乃退。钱王飒然惊觉,得了一梦,次早升殿,唤摆布打起那鱼,差人放之江中。

次日,令有司锻造铁柱十二只,亲身登舟,于江中看之。果见有鱼虾成聚一十二处,乃令人以铁柱沉下去,江水自退。王乃登岸,但见无移时,沙石涨为高山,自富阳山前直至海门舟山为止。钱王大喜,乃使石工于山中凿石为板,以黄罗木贯穿此中,摆列成塘。因凿石迟慢,乃命令:“如有军民人等,以新旧石板将船装来,一船换米一船。”各处即将船载石板来换米。是以砌了江岸,石板不足。火线始称为钱塘江。至大宋高宗南渡,定都钱塘,改名临安府,称为行在。方始火食辕集,民风淳美。似此每遇年年八月十八,乃潮生日,倾城士庶,皆往江塘之上,玩潮欢愉。亦有本上善识水性之人,手执十幅旗幡,出没水中,谓之弄潮,果是都雅。至有不识水性深浅者,学弄潮,多有被泼了去,坏了性命。临安府尹得知,累次出榜禁谕,不能革其民风。有东坡学士看潮一绝为证:

时遇夏天炽烈,大守夜起独步后园,至马院边,只见钱锤睡在那边。太守方坐间,只见那正厅背后,有一眼枯井,井中走出两个小鬼来,戏弄钱锣。却见一个金甲神人,把那小鬼一喝都走了,口称道:“此乃武肃王在此,不得无礼!”太守听罢,大惊,急回府中,心大异之,以此好生对待钱樱。后因黄巢反叛,钱樱破贼有功,信宗拜为节度使。后遇董昌反叛,钱锣收讨安定,昭宗封为吴越国王。因杭州定都,治得国中安好。只是处所狭小,更兼长江澎湃,心常不悦。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